电动扶梯是现代城市中最常见的公共设施之一,在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高峰时段的使用率可达每分钟数万人。虽然几乎人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动扶梯,但使用者往往忽略了其中潜藏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孩童。
今年初,从1月30日至2月24日,不到一个月时间,发生了四起涉及12岁以下孩童的电动扶梯事故,地点包括富丽敦一号、汤申大厦、万国商场以及幸运商业中心,引发公众对孩童扶梯安全的关注。
新加坡建设局早前在回应《联合早报》询问时指出,过去三年,平均每年接获771起电动扶梯事故通报,相当于每天发生两起。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3月7日通过书面答复议员的国会提问时也透露,过去三年,建设局年均接获30起有关12岁以下孩童卷入电动扶梯的意外通报,其中三分之一须住院治疗;而这些事故,多因鞋子夹入扶梯缝隙所致。
多数扶梯意外可预防
建设局机电工程署署长陈秦杰指出,“从事故通报统计来看,97%的意外事故与使用者行为有关。数据显示,电动扶梯在设计上通常是安全的,关键在于正确的使用方式”。
三菱电梯是本地电梯承包商之一,公司的外勤服务部副经理吴仁杰说,儿童事故常见的情境包括:在扶梯上奔跑、站得太靠近梯级边缘、逆向行走,或是在接近梯口时未及时跨步。
他说:“儿童搭扶梯时,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有时可能只顾低头玩手机,一不留神就可能酿成意外。”
建设局作为监管电动扶梯安全的机构,近年来一直与商场、电梯维修承包商,以及公共设施运营商合作,举办安全宣导活动,提高公众使用电动扶梯的安全意识。
拖鞋有罪?还是行为出问题?
除了容易引发危险的行为,鞋子的选择也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陈峤(38岁,工程师)的儿子在今年1月30日经历了一场令人心痛的意外。她九岁的儿子当天穿着塑料夹脚拖鞋,因站在扶梯边缘且反方向移动,结果右脚连同拖鞋被卷入梯级缝隙,伤口缝了40针。
“那次事故之后,我们只让孩子穿硬底拖鞋。新加坡天气热,穿拖鞋出门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别以为穿运动鞋就一定安全,一旦被夹的话更难脱困,拖鞋被夹至少还可以快速拉出来。”
吴仁杰说,软塑料材质的拖鞋,确实较容易在特定条件下被卷入扶梯缝隙。他解释,电动扶梯运行时会发热和产生摩擦力,软底鞋更贴合表面,一旦卷入缝隙,鞋体可能被压扁或变形。
建设局也提醒民众,若发生意外,应立即按下设于扶梯上下梯口两侧的紧急停止按钮;家长在陪同孩子搭电动扶梯时,须时刻保持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