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子陆续收到银行催债信,才惊觉同住的阿姨竟以他的名义申请信用卡并疯狂盗刷。女子多次用信用购买金饰,累积欠下超过4万元后,以治病为由潜逃海外,最终被判监禁一年七个月又两周。
印度尼西亚籍被告耶言(45岁)星期五(3月28日)在国家法院承认九项欺诈、伪造文件及偷窃等罪行,另有20项控状交由法官一并纳入考量。
案发时,受害者维拉(29岁)是新加坡港务集团(PSA Singapore)的一名司机。被告是他的阿姨,与他及母亲同住。
从2015年起,维拉陆续收到来自汇丰银行、联昌银行、中国银行和大华银行的信件,要求他偿还信用卡账单。然而,他从未申请过这些信用卡,尽管他多次向银行反映,问题仍未解决。
直至2018年11月15日,维拉在律师建议下报警,称有银行债务催收人员上门追债。
警方调查后发现,申请这些信用卡的人正是被告。
案情显示,2014年至2015年,被告计划与他人合伙开餐厅,但因资金不足,而且每月收入仅有900元,向银行借款遭拒。
于是,她决定利用外甥的薪资单和个人信息,伪造签名,向汇丰、联昌、大华和中国银行申请约七张信用卡,并将申请表上的联系方式填入自己的手机号码。
信用卡寄送至外甥住址 被告偷偷取走并开始盗刷
信用卡寄送至外甥住址后,被告偷偷从信箱取走并开始盗刷。
2015年4月,她用中国银行信用卡在淡滨尼的提款机两次预支现金,共4000元。
6月至7月间,她多次使用信用卡在淡滨尼的当铺和钟表珠宝店购买金项链、戒指和宝石等首饰,总值逾8000元。
2019年7月,被告在兀兰关卡入境时被捕,10月被控上庭。
然而,2020年3月,她以治病为理由获准离境,过后却未按时返新,还以手术及冠病检测为由一再拖延。
直至2024年4月,被告才在返回新加坡时再次被捕。
被告冒充维拉的名义盗刷信用卡一共2万4998元,期间她曾偿还1万7387元。目前,她仍欠银行4万零448元,包括逾期款、利息及相关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