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美博弈,小国虽然无法左右大国决策,但也可以有所作为,包括持续与理念相同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创造利于贸易和投资的环境。

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星期五(3月28日)为首届思想中国论坛(ThinkChina Forum)致辞时,聚焦中美关系,也谈到中美局势对小国的影响。

他说:“无论大国或小国,都希望推进自身国家利益。然而,我们应该区分狭隘的短期利益,与更广泛、明智且深远的长期利益。以互重互惠为基础的合作,更有可能取得成效和成功,进而促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而不只是追求短期优势。”

因此,他主张,大国是因为看重东南亚各国或本区域的优势而与大家接触的,而不应仅仅为了大国竞争。尽管小国无法左右大国决策,但并非无能为力,仍然可以发挥作用。

以新加坡为例,我国与多个国家建立良好关系。除了同美国和中国分别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我国也与其他伙伴建立广泛的自贸协定网络,如海湾合作委员会、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欧盟、英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欧亚经济联盟。

延伸阅读

新美学者:经济决策权集中民众预期高涨是中国根本性风险
新美学者:经济决策权集中民众预期高涨是中国根本性风险

他也主张,“我们(亚细安)应该持续发展包含了美国或中国;同时包含中美两国,或中美都不包含的联系和伙伴关系,只要它们抱持开放态度,并且欢迎理念相同和愿意遵守同一套规则的经济体。”

例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包含中美;《印太经济框架》(IPEF)有美国,但没中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中国,没美国;《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则中美都不包含。

张志贤说,这些双边、多边和小规模多边合作能作为基石,为贸易和投资的通畅流动提供良好环境。作为一个区域,亚细安和各成员国应加强自身的团结和韧性,这样未来无论身处哪种世界,都有能力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