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联系组今年庆祝成立40周年,接下来的目标是更广泛和深入地收集民意,包括接触小众群体,并运用创新互动方式,引导公众畅谈内心的真实想法。
此外,面对日益多元的社会,民情联系组也将积极搭建沟通桥梁,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互信与对话。
民情联系组(REACH,简称民情组)会从三方面加强工作:拓展民意收集范围、深化民意交流,以及团结观点各异的群体,以促进社会凝聚力。
过去几十年,民情组不断扩大接触面,但与某些群体的互动仍有不足。组织因此希望加强与边缘少年、性工作者等小众群体的接触,倾听他们对各类议题,包括敏感问题的看法。
然而,要让人坦诚表达真实想法并不容易,民情组会尝试通过心理学和辅导等方式,促进深层对话。
他们也计划最快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社会凝聚力工具包”(Social Cohesion Toolkit),帮助公众在复杂的讨论中找到共识。工具包的具体内容有待公布。
民情组的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民意处理组(Feedback Unit),当时主要协助政府收集民意,交流方式较为单向。2006年改组为民情组后,更加注重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双向互动。
黄总理:致力加强政府和人民合作
黄循财总理星期六(3月29日)出席民情组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他致辞时承诺致力于加强政府和人民的合作,建立更牢固的伙伴关系。
黄总理以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为例说,过去一两年,新加坡人的意见直接影响了一些关键政策变化,包括灵活工作安排、额外父母共用产假、共同前进配套(Majulah Package),以及改革高才教育计划。
他坦言,政府不可能同意每一项建议,但会向人们解释其中原因。有时政府认同某些建议的初衷,但需时间权衡取舍,有时则需时间把点子转化为好的政策。
“合作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人们会有不同观点和分歧。这段旅程难免会有一些混乱,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制定出解决方案。但我坚信,一个更加开放和人们有份参与的社会,不会削弱新加坡,反而会使新加坡更加强大。”
这些年,民情组一直是政府和人民沟通的桥梁,未来它也会肩负起促进人与人沟通的责任。
黄总理指出,无论是人们的观点、生活经历或世界观,新加坡如今变得越来越多元。这丰富了我国社会,但如果不妥善处理,有可能导致社会分化。
“多元化不表示社会必然会分裂或两极化,而团结也不意味着抹去彼此的差异。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既能进行健康的辩论,在必要时求同存异,也能保有作为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共同目标。”
要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黄总理认为民情组须重新定位,思考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和优先事项,那就是在一个日益多元的社会中搭建沟通桥梁。
这意味着,民情组会为不同背景的新加坡人创造更多共同的安全空间,让他们见面和交谈,尤其是针对一些较难达成共识的问题,以建立互信和相互了解。
他说,民情组今年会安排一系列交流会,把民间团队领袖聚在一起,讨论种族和宗教、社会流动,及科技快速变化带来的冲击等棘手问题。然而,政府无法通过政策强制人们维持凝聚力和保持团结,还须新加坡人相互扶持,如与邻居相互照应,或结识不同背景的朋友。
“我们可能不会立即看到变化,但这些小小的举措会积累起来,成为善意与信任的源泉,保持我国的凝聚力和团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