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创伤率在过去三年增加约10%,每10万人中有八起案例。为改善并加强新加坡各领域的创伤预防措施,国立大学医院与竹脚妇幼医院联办首届全国创伤预防大会,汇聚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制定全国创伤预防蓝图。

根据全国创伤注册处(National Trauma Registry)最新数据,2021年至2023年,本地创伤案例不断上升。最常见的创伤包括四肢(34%)、头部(32%)、胸部(12%)、脊椎(11%),以及面部(8%)受伤。

轻微、中度和严重创伤案例的比例整体上升。严重创伤患者中,每五人就有一人死亡;中度创伤患者中,每50人就有一人不幸丧命。多数中度至重度伤者都须入院治疗和动手术。

成人青少年及儿童主要创伤导因为跌倒及交通意外

成人及18岁或以下青少年和儿童的两大主要创伤导因是跌倒和交通意外。

统计也显示,69%中度和严重创伤案的伤患都是65岁及以上年长者,多数因跌倒所致。

延伸阅读

儿子骑脚踏车意外脑受创 母亲才知安全防护很重要
儿子骑脚踏车意外脑受创 母亲才知安全防护很重要
国大医院设创伤中心 加强护理与创伤预防
国大医院设创伤中心 加强护理与创伤预防

为更好地协调多领域的创伤预防措施,国大医院旗下的国大创伤中心与竹脚妇幼医院星期二(4月1日)举办首届全国创伤预防大会,旨在解决儿童创伤、工作场所安全和交通安全三大问题。

大会汇聚政府部门、公立医疗机构和官方理事会等利益相关者,共享资源、数据和专业知识,以加强跨机构合作,为全国创伤预防蓝图奠定基础。

麦锡威:创伤为本地2021年至2023年10大死因之一

担任活动主宾的卫生部总司长麦锡威教授致辞时指出,创伤是本地2021年至2023年间的10大死因之一,约占总死亡人数的2%。“中度和严重创伤案例从2021年每10万人148起,上升至2023年每10万人166起。”

他强调,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在不同环境中受伤,但几乎所有创伤都是可以预防的。“全国创伤注册处能让我们理解创伤的趋势,如发生率、经常发生创伤的地点和原因。”

麦锡威说,卫生部也会与我国公共医疗机构和各政府机构,包括人力部和陆路交通管理局,分享这些创伤数据,以加强创伤护理和预防工作。

不过,他指出,尽管我国已有多项创伤预防措施,但仍有提升空间,“通过分享知识、最佳方案以及合作,我们将能预防创伤”。

国大创伤中心主任拉杰·梅农(Raj Menon)客座助理教授受访时解释,国大医院位处新加坡西部,靠近工业中心地带,因此接诊的工伤事故比例非常高,相关死亡率也有上升趋势。

他也说,由于人口老龄化,年长者的受伤病例不断增加,轻微跌倒也可能导致严重伤害。儿童创伤案例虽然较少,但创伤或会对儿童的发展造成长期影响,也不容忽视。

拉杰认为,本地机构和小组在创伤预防方面表现不错,但更有效的方法是集思广益,并针对特定问题下手。他说,大会提供了一个让大家分享数据和措施的平台,以共同创立全国创伤预防框架。

他希望通过今年的大会制定并实现目标,减少创伤事故,并在未来逐步将注意力转向其他须关注的问题,如乐龄护理等。

竹脚妇幼医院伤害预防工作小组组长陈明仁临床助理教授也强调,若要采取更全面的儿童创伤预防,除了医疗机构人员,也须动员其他相关利益者。他也是急诊科部门资深顾问医生。

他说,竹脚妇幼医院每年接诊数百起儿童创伤案,其中包括因交通事故受伤的脚踏车骑士、电单车乘客,以及未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儿童等,而这些意外完全可以避免。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法律,还要改善环境和加强教育,以实现全面的预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