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发现家人或朋友有激进化的迹象,应立即寻求当局干预。家庭可更积极去识别激进化的迹象,主动参与预防工作。
最新两起自我激进化案件的少年早已显露激进化迹象,但家人未举报,引发关注。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宗教改造小组和反恐专家接受《联合早报》访问针对相关提问做出回应时,都提出上述类似看法。
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星期三(4月2日)在位于裕廊西的马阿洛夫回教堂(Masjid Maarof)受访时说,这是判断问题,有关家庭可能未意识到激进化的严重性,可能会以为“这个年轻人只是说说而已,我们和他聊聊,他应该会走出来的”。
他强调,必须加强公众教育,让家庭明白及早举报可以帮助孩子,让当局更早介入提供援助,避免事态恶化。
“他们就不会激进化到那么严重的程度。如果任由事态发展,孩子可能去伤害别人,或者自己丧命。”
一旦发现激进化迹象 应及时举报
他说,这两起案件中的少男少女早已显露激进化迹象,因此呼吁民众一旦发现朋友或亲人接触激进材料、浏览网络相关内容,或使用极端言辞,应向内政部举报。
尚穆根强调,当局可引导他们,目标是帮助他们,防止他们伤害自己或他人。许多案例证明,这些人最终都能回归正常生活。
他举例说,一名信奉基督教的印度族男生曾计划袭击回教堂和杀害回教徒,是本地首名被捕的极右翼极端分子。
男生在拘留期间接受辅导,两年前顺利通过O水准考试,“他如今能期待重获新生的未来,而不是死于某个极端行动”。
宗教改造小组联合主席莫哈末阿里博士说,家庭是防范激进化的第一道防线,因激进化往往发生在家中、孩子的房间里。只有家庭介入,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他指出,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和监护人,应该明白向当局举报其实是在帮助孩子,是为了孩子的利益。
他强调,家长应明白举报的意义在于帮助孩子,而非毁掉前途。改造过程在应对恐怖主义意识形态暴力方面至关重要。
许多家长因害怕举报会导致孩子被拘留而迟疑,但他们不了解拘留的真正目的是改造和帮助拘留者。拘留期间会有专门的改造项目,宗教学者和专家也会介入,帮助孩子纠正思想。
学者:应提高数字素养与监控网络活动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RSIS)高级研究员卡利查兰(Kalicharan Veera Singam)说,家人未举报可能是意识不足或不愿举报亲属。
“若发现激进化迹象,家人应毫不犹豫地寻求当局干预。家庭应更主动,通过自我教育识别激进化迹象。”
他认为,提高数码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家长对孩子在线活动的监控,能有效保护青少年免受极端思想影响。
青少年激进化日益严重 女生也可能易受极端主义影响
他说,青少年激进化日益严重,极端主义团体也开始瞄准女生。尽管多数案件仍是涉及男性青少年,但这一案件表明,女生也可能易受极端主义影响。
他指出,社交媒体加速自我激进化,使极端主义内容更易获取。一些内容在网上被美化,创造了回音室,甚至促进与海外激进分子的沟通。监控加密平台并阻止极端内容的传播仍是当局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