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消费者在选购调味品、快熟面和食用油等产品时,普遍偏好高钠或高饱和脂肪的选项。不过,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在知道产品有分级之后,愿意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卫生部与保健促进局将从2027年中起,扩大营养标签和广告禁令的适用范围。包装盐、酱料、调味料、快熟面和食用油将分为23类,并按钠、饱和脂肪和糖含量,分为“A”至“D”的营养等级。

卫生部说,目前市面上许多包装盐、酱料、快熟面和食用油产品,都含高钠或高饱和脂肪。

数据显示,每10名本地消费者中,就有四人购买的上述产品属于营养等级D级。其中,D级盐的购买率高达94%,D级快熟面为46%,D级酱料与调味品则为42%。即便是最不健康的食用油,也有39%的消费者选购。

全国人口健康调查显示,2021至2022年,本地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7%,高血脂患病率为31.9%。过量摄入钠和饱和脂肪,是导致这些慢性病的关键风险因素。

延伸阅读

酱料快熟面2027年中起须标营养等级
酱料快熟面2027年中起须标营养等级
本地低钠餐饮店三年增两倍 餐饮店菜肴暂不标营养等级
本地低钠餐饮店三年增两倍 餐饮店菜肴暂不标营养等级

我国每天平均36人确诊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脏病

卫生部长王乙康星期天(4月6日)在新加坡心脏基金会55周年庆祝活动上指出,2022年本地平均每天有36人确诊患上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脏病,约每小时就有超过一人。相比之下,10年前是每天25人。

同一年的全国营养调查也发现,本地人每日平均摄取3620毫克的钠,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2000毫克,近九成成年人超标。

此外,本地居民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总量,也从2019年的94克增至去年的100克,其中饱和脂肪占36%,超过健康建议上限的30%。

保健促进局进行的一项盲测研究显示,尽管参与的88名消费者,在盲测中更偏好C级和D级产品,但在得知营养等级后,有部分人愿意转向A级或B级产品,另有一些人表示,只要口味差异不大,也愿意选择更健康的选项。

保健促进局今年已在“较健康食材推广计划”(Healthier Ingredient Promotion Programme)下,走访60家小贩中心,向摊贩宣传减少钠摄取的重要性,并提供低钠食材样品。截至目前,已有逾300家小贩改用低钠产品烹调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