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本地有五名乘客在涉及巴士的事故中丧命,其中四人是在巴士上摔倒的年长者;另一起事故涉及严重碰撞。
律政部兼交通部政务部长穆仁理星期二(4月8日)在国会答复碧山—大巴窑集选区议员安迪的提问时,透露上述数据。
今年3月,一名80岁的乘客在巴士行驶途中跌倒撞到头,送院后不治,年长乘客的安全问题引起关注。
穆仁理说,近年巴士事故整体趋势稳定,每天约400万巴士趟次,几乎都安全通行。
不过,由于人口持续老龄化,而年长者若在巴士上跌倒后果可能更严重,因此当局已采取措施改善公共巴士的设计,包括在靠近出口处设置专用优先座位,巴士地面采用防滑材料。
巴士车长也受训,必须确保年长乘客安全入座后才开车,以及避免突然加速、急刹车或忽停忽动等操作。
此外,陆路交通管理局与公共巴士业者通过公共教育活动,向民众推广更安全的出行习惯,例如在站立和使用楼梯时紧握扶手,同时鼓励乘客多关照年长者等其他弱势乘客。
为进一步加强巴士安全,政府和巴士业者合作,计划从今年下半年起陆续实施由巴士安全劳资政工作小组提议的安全措施。这包括使用音频提醒乘客巴士即将开动,还有借助科技警惕巴士车长注意潜在的安全风险。
陆交局推行“友善绿人计划”
宏茂桥集选区议员杰乐则收到居民反馈,指德义区一个靠近巴刹的人行过道,“绿人”亮起时间太短,无法确保行人安全过马路。
根据杰乐的观察,即使通过交通灯阅卡器触卡来延长“绿人”时间,一些年长者仍无法及时过马路。他因此在国会上提问,陆交局是否咨询相关机构,基于老年学的经验来确认特定年龄层过马路所需的时间。
陆交局正在靠近综合诊疗所和巴刹等有较多年长者和残障者来往的交通灯处,推行“友善绿人计划”(Green Man Plus scheme),让这些行人只须用优惠易通卡轻触阅读器,就可延长下一次“绿人”亮起的时间三秒至13秒。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回应时说,人行过道“绿人”亮起的时间是根据过道距离和行人步行速度来决定的。
所有人行过道的“绿人”会先亮起六秒到10秒,之后闪烁多久是根据每秒约一米的典型步行速度和过道距离来计算。
他说,这参考了其他国际标准,并针对亚洲人较小的体型做了调整。由于让行人过马路的时间会影响其他交通流动,因此须在车辆交通以及行人速度和舒适度之间取得平衡。
“我们会重新查看议员所提出的这个交通灯,看是否能增加过道时间,以保障居民的安全和舒适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