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女童江雨惠(洋名梅根)遭虐死一案引发社会关注,对于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已加强的措施,新加坡儿童会发声明指,这仍不足以应对学前教育领域在儿童保护工作所需的支援,建议让学前教育工作者接受儿童保护相关培训及委任儿童安全人员。

新加坡儿童会星期三(4月9日)发文告说,梅根2020年遭虐死的案件和过去几年的儿童虐待死亡案例,促使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检讨处理虐待和忽略儿童事件的程序。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星期二(8日)在文告中也说明过去10年采取的措施,并指出在梅根案件发生后,已加强对学前中心的监管。

儿童会指出:“我们认为,所形容的改进措施仍无法充分应对学前教育领域所需要的支援。虽然学前中心在处理虐待事件上有疏失,但梅根的老师很迅速地发现她遭虐待的伤痕。该中心和所属机构也多次尝试向有关当局反映,包括幼儿培育署和儿童保护中心,咨询他们有关处理事件的建议。当时是整个机制的集体失误,造成了梅根的不幸身亡。”

学前教育工作者须获支持 才能胜任儿童保护工作

家庭以外,学前教育中心是年幼儿童在社区内最常接触的环境,尤其在新加坡,学前教育入学率高。学前教师因此处在有利的位置,可密切关注儿童的福祉,发现儿童可能遭虐待或忽略的迹象。

儿童会也提醒说:“学前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和教育孩子,保护孩子免遭虐待是他们因职业所承担的额外责任。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获得支持,才能胜任儿童保护的工作,包括了解如何处理疑似虐待案例,并适当地上报有关当局。”

延伸阅读

梅根虐死案暴露学前中心通报漏洞 当局已修订守则强化跟进流程
梅根虐死案暴露学前中心通报漏洞 当局已修订守则强化跟进流程
梅根事件:社服机构回应未报警原因 加强应对高风险案件能力
梅根事件:社服机构回应未报警原因 加强应对高风险案件能力

儿童会建议,所有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层,不论是受训,或已就业的工作者,都应接受儿童保护的基本培训,并定期参加复习课程。这将提高他们对于识别虐待迹象的把握,知道在遇到疑似案例时可采取的适当策略。

据儿童会了解,不是所有学前教育机构在职前培训方面有很强的儿童保护工作类课程。幼培署针对在职教师的培训课程,在这方面也有限。儿童会认为,这类培训可协助教师更好地应对问题,因为他们可能不清楚哪类行为构成虐待,或对咨询或上报有关当局有顾虑,或面对压力等情况。

建议当局委任安全人员 助中心处理儿童保护工作

除了培训,儿童会也建议幼培署委任“儿童安全人员”,协助中心处理与儿童保护相关的工作。这些人员可以是教育工作者,可接受专门的儿童保护培训,包括如何使用儿保筛查指南。由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推出的儿保筛查指南为前线人员提供指引,但未必所有人熟悉这份指南。儿童会正在展开跟进调查,了解业界的熟悉程度。

儿童安全人员可以接受创伤处理方面的培训,为学前教师提供咨询和引导;并与儿童保护处和社会服务机构合作,借助其他机构的专长来监督比较棘手的疑似案例。这可确保学前教师在发现疑似儿童被虐待或忽略的事件时,能获得相关专家的支援。

儿童会呼吁,各方应意识保护儿童是一项集体责任,须打造一个更完善的生态系统来保护儿童的安全与福祉。

梅根遭生母符丽萍(29岁)和同居男友黄诗祥(38岁)长期虐待与羞辱,2020年2月因腹部遭黄诗祥重击身亡,两人随后焚尸并将骨灰撒入大海。她生前就读的Healthy Start学前中心隶属于彼岸社会服务(Beyond Social Services)。2019年3月,中心发现她有明显伤痕,向幼培署提交报告。

但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指,报告未能充分描述伤势的严重程度,导致相关机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梅根9月退学后,彼岸社会服务多次尝试联系梅根母亲但不果。幼培署10月第二次接到通报,得知梅根已退学。

社工说明已向儿童保护中心求助,并询问幼培署梅根是否转读其他学前中心。但幼培署回应说,找不到梅根在其他学前中心的登记记录,并建议如担心她的下落,应报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