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日益严峻,员工和企业该如何提升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随着数码化普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迅速发展,员工又该如何与时俱进,紧跟科技步伐?

《信守相伴 诚挚如一》系列将探讨大华银行如何与社区、客户和员工携手同行,带来真正深远而有意义的改变。

本篇聚焦大华银行的员工培训计划,讲述银行如何为员工铺设更顺畅的进修之路,助力他们成功转任理想中的新岗位。

熊明恩放弃了原本稳定、收入优厚的工作,赴新西兰深造,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也一同前往。(图/受访者提供)
熊明恩放弃了原本稳定、收入优厚的工作,赴新西兰深造,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也一同前往。(图/受访者提供)

你会在才刚刚习惯半夜起身安抚哭闹幼儿的阶段,就选择放弃稳定工作,去追随自己的兴趣吗?

35岁的熊明恩就这么做了。2023年,当他两岁的儿子正值活泼好动的年纪,这个新手爸爸却毅然辞去了在一家医疗科技公司的总经理职位,放弃了五位数的月薪。

熊明恩说:“(我决定)放下一切,去做自己热衷的事情。”

他结束在新加坡的生活,带着全职在家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搬到新西兰惠灵顿,攻读气候科学及其相关政策研究的硕士学位。

这一大跨步所带来的转变并不轻松。

他自掏腰包,为这门为期18个月的课程支付了5万元学费;而在他念书的这段期间,全家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熊明恩表示:“我们特地预留了一笔储蓄,足够在海外生活长达18个月。因为我们知道,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夫妻俩都不会有收入。”

尽管事前规划周全,经济压力仍不期而至。家人租屋时遇到意想不到的状况,期间不得不搬了三次家。

他坦言:“如果当时我们能够多预留20%的预算作为缓冲,情况会更好些。”

熊明恩表示,身为年轻父母,出国深造带来的经济压力,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有时都令人感到“身心俱疲”。“尤其还要担心之后是否能找到合适的新工作。”

让进修之路更易行

对于像熊明恩这样辞去稳定工作、自费深造以转换事业跑道的人来说,这往往不仅艰难,代价也高昂。

不过,我国也有这方面的援助措施。例如,在2024年财政预算案中公布的技能创前程进阶计划(SkillsFuture Level-Up Programme)。

根据该计划,所有年满40岁的新加坡公民都有资格申请每月最多3000元的培训津贴,用于特定的全日制课程,津贴上限为每年7万2000元。

黄循财总理在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宣布,该计划将扩大至涵盖兼职培训。从2026年初起,边工作边学习的个人每月也可领取300元的培训津贴。

大华银行集团人力资源董事总经理及主管唐自强表示,在人工智能等科技迅速重塑各行各业、取代传统职能的当下,不断提升技能,保持竞争力和适应力,变得尤为重要。(图/大华银行提供)
大华银行集团人力资源董事总经理及主管唐自强表示,在人工智能等科技迅速重塑各行各业、取代传统职能的当下,不断提升技能,保持竞争力和适应力,变得尤为重要。(图/大华银行提供)

大华银行集团人力资源董事总经理及主管唐自强表示,在人工智能等科技迅速重塑各行各业、取代传统职能的当下,不断提升技能,保持竞争力和适应力,变得尤为重要。

为协助员工顺利转型,一些企业也正积极采取行动。例如,大华银行便通过多项举措,帮助员工适应新的职场需求,并实现长期职业目标。

2019年,大华银行推出旗舰学习计划Better U,为期12周,旨在为员工提供具前瞻性的技能培训。

唐自强指出,Better U的课程内容短小精悍,每个学习单元仅需两至三个小时完成,大多为线上授课,方便员工按自己的节奏灵活学习。

课程内容聚焦软技能,包括成长型思维、数码创新和数据讲述技巧等,并通过游戏化设计或团队互动形式授课,让学习过程更有趣、更具参与感。


助员工为未来做准备

环境不断出现变化,银行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持续扶持员工。

大华银行集团人力资源董事总经理及主管唐自强说:“当时我们还无法明确判断,未来最需要的技能会是什么。”

因此,银行决定从根本做起,专注于培养核心能力,这也就是为持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软技能。

大华银行于2019年推出旗舰学习与培养计划Better U,助员工重点养成如成长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码创新等技能。

唐自强解释道:“这些软技能特别适合成年人学习者,因为它们实用、容易上手,有助于员工重新适应结构化学习。

“它们也具有高度通用性,能够帮助员工在面对不确定的职场变化时保持信心,灵活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4年,银行推出全新的Better U Pivot计划,为期12个月,协助部分员工掌握新技能,转岗至大华银行内部的新职能或还在持续变化的岗位。

参与这项入职培训计划的员工将在培训期间继续领取全职薪资,同时也会获得持续支持,包括定期辅导与专业教练的指导。

唐自强指出:“重新培训员工并不是一个可以套用统一模式的过程。”

与通用培训不同,Better U Pivot计划从了解市场高需求岗位出发,识别个人技能差距,再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帮助员工精准补足所需技能。

大华银行预计将在两年内为营运和行政岗位的员工提供多达500个转岗机会,反映出企业需求不断演变,尤其是在金融犯罪防范等新兴领域对人才的持续增长需求。

唐自强补充说,银行也在持续提升培训和发展计划,帮助员工提高思辩能力、为问题定性的能力(problem framing),以及数码素养,让员工能够有效且负责任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工具。

他说:“我们已开始推出一系列培训课程,让员工能够动手尝试生成式人工智能,理解它的潜力,并将它有意义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提升技能转岗 发挥更积极影响

截至目前,大华银行在本区域内已有近1万2000名员工参与了Better U计划,不少人也借此在该银行内转换了事业跑道。

现年46岁的叶爱心便是其中之一。她目前是大华银行集团企业永续发展部副总裁。

2004年,叶爱心加入大华银行成为分行职员,先后在营运、培训及员工发展等多个部门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

叶爱心在以客户服务为主的岗位上耕耘了18年后,内心愈发渴望有机会能真正透过工作创造更有意义的影响。

她在2022年迎来了这个机会,获选参与大华银行的人才发展计划——高潜质人才发展项目(Leadership Acceleration Programme,简称LAP)。

该计划提供导师指导、领导力培训课程,以及参与战略项目的机会。导师也会协助参与者量身设计个人职涯路径,设定明确目标。

回顾自己的经历,叶爱心表示她特别感激这项个性化的安排:“LAP让我们能按自己的节奏参与并成长。”

叶爱心获选参与大华银行的人才发展计划——高潜质人才发展项目,并得到资助进修课程。她于2023年顺利转任企业永续发展部,踏上新的工作岗位。(图/大华银行提供)
叶爱心获选参与大华银行的人才发展计划——高潜质人才发展项目,并得到资助进修课程。她于2023年顺利转任企业永续发展部,踏上新的工作岗位。(图/大华银行提供)

在LAP的指导与支持下,叶爱心于2023年顺利转任企业永续发展部,踏上新的工作岗位。她也被委以重任,负责推动与领导大华银行可持续发展学院的设立与运作,这项培训计划旨在深化员工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专业知识。

为了协助她顺利过渡,大华银行也资助她于2023年在新加坡管理大学修读为期一年的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企业高级证书课程(Advanced Certificate in Sustainability & Sustainable Businesses)。

她说:“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让我能透过工作发挥更积极影响力的领域。”

对于在职涯中期进修技能可能带来的不安情绪,叶爱心也勉励人们不妨一步步来,把大目标拆解成小而易行的步骤,逐步掌握技能。

“就像学弹钢琴一样,可以先每天练熟三个音符。这样一来,不仅能建立信心,也更容易维持动力和稳健的进度。”


更多相关报道:

【本系列由大华银行呈献,六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