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黄婉莹16年前确诊舌癌,历经三次手术、33次放疗后,她又不幸罹患硬皮病,导致面部皮肤、肌肉和骨骼融合,需要靠气管造口和胃管才能呼吸和进食。
面对妻子突如其来的疾病和接踵而至的挑战,丈夫林啟凌(财务顾问,63岁)毅然承担起照顾她的重责。他不但学会各种医疗护理技能,如清洁气管造口和胃管、处理紧急出血等,更给予妻子无微不至的精神支持。
林啟凌受访时告诉《联合早报》,妻子的病情突如其来,令他措手不及;但他很快就明白,自己必须克服恐惧,全力以赴照顾妻子。
他说:“唯一让我感到恐惧的就是失去她。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承诺会尽自己所能照顾她。”
由于放疗的副作用,黄婉莹出现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影响下颌骨供血,导致感染、出血和失聪。“有一次,她咳嗽时咳出血,染红了床单,我得清洗。她开始还担心我会抱怨,但那不符合我的性格。后来我渐渐意识到,这些都不算什么。只要她还活着,只要我们还能牵手交谈、彼此陪伴,其他都是小事。”
林启凌对妻子坚定不渝的爱与照顾,让他荣获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颁发的激励人心看护奖。今年共有24人在这个奖项组别中获奖。
当义工28年 王贵珠:只盼长久做下去
由新保集团主办的年度激励人心病患与看护奖(Inspirational Patient & Caregiver Awards)今年迈入第15届,颁奖典礼星期三(5月28日)在位于新加坡中央医院的新保学术苑举行。卫生部兼数码发展及新闻部政务部长拉哈尤·玛赞担任主宾,为55名获奖者颁奖。
除了激励人心看护奖,另有23人获得激励人心病患奖。此外,两组团队和六名个人分别在激励人心护理伙伴(医疗互助团队)组别和激励人心护理伙伴(志愿者)组别下获奖。
66岁的退休者王贵珠是激励人心护理伙伴(志愿者)奖得主。她从1997年开始加入中央医院的义工行列,担任中央医院之友(Friends of SGH)的义工。当时女儿刚上小学,她希望以身作则,教导女儿善良和关爱他人。
王贵珠认为,志愿工作对她来说是一种疗愈,能让她暂时逃离喧嚣的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虽然她曾两次因高血糖而送入急诊,却仍坚持志愿服务,一心只想着能尽可能长时间地继续投入志愿工作。
目前,她一周有六天都在做义工;除了中央医院,也到欧南社区医院的药房帮忙,同时在广惠肇留医院和新加坡心理健康协会等机构提供友伴服务。每个星期天则把时间留给家人,总会风雨不改地去探望患有失智症的88岁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