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安全的避风港,却是两岁以下婴幼儿最常发生意外烧烫伤的地方。竹脚妇幼医院每年治疗400多起儿童烧烫伤案例,约半数是零岁到两岁的婴幼儿。他们当中八成是被热水或蒸汽烫伤,常见烫伤部位是胸部和脚。

逾七成意外发生在家中 尤其是厨房

竹脚妇幼医院整形外科及美颜专科主任兼资深顾问医生林珏双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超过七成意外发生在家中,尤其是厨房,而且多数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也发现,近来有越来越多看护者因为过度沉迷于手机,照顾小孩时的关注力减少,结果导致幼童意外烫伤。”

林珏双说,亚洲人喜欢热饮热汤的饮食习惯,其实“制造”了许多机会让好奇心强的幼童被烫伤。“照顾小孩时如果要喝热饮,不妨加入几块冰块,或尽快喝完,这些意外是可以避免的。照顾小孩时,也尽量减少使用手机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八个多月大的黄玉轩就是典型个案,母亲萧女士刚冲好咖啡放在茶几上,沙发上的手机响起,她转身接听通话时,坐在地上的玉轩顺手一拉,热腾腾的咖啡往他的前半身倒下。因为皮薄,玉轩的烫伤创面严重,除了得全身麻醉植皮,也常因伤口痒而哭闹。

延伸阅读

孩童被烫伤怎么办?
孩童被烫伤怎么办?

萧女士说,她的疏忽大意让儿子受苦,她自责又愧疚,担心他日后留下难看的疤痕,或是影响关节灵活度。

竹脚妇幼医院是全国儿童烧伤治疗中心,在烫伤科担任专科医生超过12年的林珏双说,这些年来,儿童烧伤案例每年微增,增幅虽小,但对比婴儿出生率逐年下降,确实令人关注。

家庭生活烧烫伤分四类

家庭生活的儿童烧烫伤,常见有四大类:热液烧伤、火焰烧伤、化学烧伤,以及电击烧伤。家庭电器如火炉、热锅、电饭锅等、装有热水的杯子或容器、直发器等都可能导致烧烫伤。

在本地,五岁到10岁的孩童是另一高发年龄段,占所有16岁以下烧伤案例约17%。林珏双说,这类年龄层的案例多半是自己造成的,例如孩童在家煮泡面被热水烫伤。

烧伤可分三大等级。一度烧伤类似晒伤,没有起水泡,创面发红,触碰时有疼痛感,一周内痊愈,其间可能轻微脱皮。

二度烧伤会起水泡,分浅二度和深二度。浅二度的真皮表面受损,但深层毛囊和油囊腺还保留着,烧伤面积不大,敷料后在两星期内自然痊愈,可能留下浅疤痕。

深二度及三度以上烧伤,真皮深层受损,创面会受感染,一旦感染就拉长痊愈时间,有时长达三个月,导致瘢痕增生,痊愈期间创面瘙痒或疼痛,而且会影响外观或关节灵活度。

林珏双说,深二度或烫伤面积较大的案例,医生一般会鼓励家长让孩童植皮。植皮时,医生削下病人自身没有烧伤的皮肤铺在创面上,再铺上人工皮肤替代品避免感染,全程全身麻醉。

虽然植皮会在孩童没有烧伤的部位留下疤痕,但疤痕浅,重要的是康复期缩短三四天,不仅能避免瘢痕增生,处理创面过程对孩童造成的心理创伤也相对低。创面超过50%以上的孩童,也会因疤痕一直处于复原状态而影响身体发育。

孩童三度以上烧伤 一年不超五起

她说,三度以上烧伤一年不超过五起,一般都是烫伤。

幸运的是,这些年来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由动物皮肤研制出的替代品、人工皮肤敷料品质越来越好,能更好地重建真皮,降低瘢痕增生概率,增加疤痕质感和柔软度。

此外,竹脚妇幼医院近年来大力采用无线微电流刺激疗法,特别是烧伤面积超过10%。通过微电流刺激伤口,促进表皮细胞更快迁移,加速创面愈合,明显减轻瘢痕瘙痒,使愈合时间短了两三天。

林珏双说,无线微电流刺激疗法也很适合幼童,因为治疗过程无痛无感,每两三天一次,一次40分钟,无需换药或接受麻醉。

医生:正确急救措施有效减轻烧伤程度

意外事故无法避免,但正确的急救措施能有效减轻烧伤程度。林珏双说,一旦被烫伤或烧伤,应马上让烫伤部位在水龙头下冲流至少20分钟,迅速降低部位的温度。

一旦被烫伤或烧伤,应马上让烫伤部位在水龙头下冲流至少20分钟,迅速降低部位的温度。(档案照片)
一旦被烫伤或烧伤,应马上让烫伤部位在水龙头下冲流至少20分钟,迅速降低部位的温度。(档案照片)

“不必放冰块,更不应使用民间偏方如牙膏、酱油、醋、芦荟膏或其他敷品。如果部位不适合在自来水下冲流,可以采用冷敷,就如处理幼童发高烧那样。”

竹脚医院曾制作教育视频,宣导如何避免儿童被烧伤以及急救方法。

美国烧伤协会去年发表的儿童烧伤研究显示,烧烫伤发生后,患者及家庭会出现持续强烈的应激反应,患者的年龄越大,出现应激症状反应的占比越高;此外,父母在孩子烧伤后一年内,有6%到49%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