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中,新加坡在最新出炉的“生活—工作平衡”指数方面表现最佳,排名第一,马来西亚居次。
国际人力资源平台Remote在星期四(6月12日)发布《2025年全球生活—工作平衡指数》报告。这是Remote自2023年以来,连续第三年针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前60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
指数满分为100分,用以衡量各地的“生活—工作平衡”状况。
新加坡得分为57.85,马来西亚为57.03,分别排名第25和第27,但在东南亚国家中排名前两位。
新西兰连续三年蝉联榜首,得86.87分;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仅得31.17分,排名倒数第二。
新西兰的得分比去年提高超过六分,尽管未在所有指标中领先,但在法定年假、居民幸福感、安全性及最低工资(排名第二)等方面表现出色。
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位列亚太区第二三名。在亚太区域,新加坡排名较去年上升一位至第三,部分得益于法定产假天数增加;在幸福指数方面,新加坡排名第四。
澳大利亚仍次于新西兰,但最低工资为调研地区最高(每小时18.12美元,约23.15新元),平均每周工时为32.29小时,属较短工时。
中国亚太排名最末 马来西亚进步明显
中国在亚太14地中排名最后,全球排第52,得分38.68。其平均每周工时为46.1小时,为亚太区最高。
马来西亚进步显著,较去年跃升20位,亚太排名第四,进步部分来自法定产假延长。不过,平均每周工时达44.7小时,且在LGBTQ+包容度方面表现最差。
日本则从去年的亚太第三跌至第五,尽管平均每周工时较短(36.6小时),但法定年假仅10天,拉低整体得分。
台湾、韩国、印度尼西亚、越南,以及泰国也进入亚太前十名。台湾和韩国的法定带薪产假时间分别为八周和约8.4周,为区域最低。
欧洲国家整体表现突出,全球前20名中有16个来自欧洲,爱尔兰、比利时、德国和挪威跻身前五名。
Remote首席人事官马修斯(Barbara Matthews)说,工作应是支持生活的手段,而非生活的全部。公司倡导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相信员工在被信任、能充分生活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