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文化通行证今年9月启用,已有逾200个艺术与文化项目加入计划。到时,公众可使用通行证内附的100元储值,欣赏和参与各类表演、导览、展览及工作坊。

这个计划已确定的项目包括娘惹博物馆The Intan提供的导览活动、本地艺术组织Artify Studio主办的橡皮图章雕刻工作坊、非营利文学组织新文站(Sing Lit Station)的新书发布与诗歌朗读会,以及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经典方言和中文歌曲音乐节目《欢喜来唱歌》等。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星期五(6月13日)发文告说,目前获采纳的项目可提供的名额总数已超过70万个。

文社青部将持续接受新项目的申请,并从9月起在新加坡文化通行证网站上(sgculturepass.gov.sg),公布供选择的活动清单。这个网站会定期更新,通告最新活动的详情。

当局的文告说:“过去几个月来,文社青部积极与艺术、文化领域业者接洽,涵盖大型机构、团体、合作社和自由业者,与它们共同策划多元的文化活动,让本地公众参与和欣赏。”

延伸阅读

文化通行证将扩大到购买本地文学书籍
文化通行证将扩大到购买本地文学书籍
100元新加坡文化通行证9月启用 政府未来三年投3亿元
100元新加坡文化通行证9月启用 政府未来三年投3亿元

公众可通过五平台 获取相关活动门票

这些活动皆由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参与构思、创作、制作或呈献,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本月30日前获得当局批准的活动,将纳入9月推出的首批项目中。

公众到时可通过五个平台获取相关活动的门票;这五个平台是Klook、Pelago、GlobalTix、BookMyShow,以及SISTIC。

文社青部代部长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梁振伟在文告中说:“艺术和文化遗产是新加坡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致力于全面支持本地艺文领域的发展,除了直接投入资源,也会通过加强对观众的培养,使整个领域受惠。”

娘惹博物馆有意为通行证使用者降低收费

娘惹博物馆The Intan的创办人叶艾明(55岁)至今收藏多达5000件卡峇雅(kebaya,娘惹传统服装)、绣珠鞋和多层食格(tingkat)等。自2003年以来,他把位于如切台的住家变成了博物馆,让公众参观,还亲自导览。

叶艾明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访客当中,本地人和外国人各占一半。本地访客多由企业或学校组团前来,个人访客不多。他希望有了文化通行证,可鼓励更多人了解娘惹文化。

目前,这个导览行程约一小时,收费是每人约64元,包含品茶与娘惹糕点。对于使用文化通行证报名的参观者,叶艾明计划调低收费,并公开展示一些私人珍藏,供更多人欣赏。

“有了政府的支持,我们也必须尽力向新加坡人展现本地丰富多彩的文化。要吸引公众参加活动不难,难的是怎样让他们也加入推广文化的行列。我认为,这是推出通行证最有意义的一点。”

政府今年初宣布推出文化通行证。从9月开始,年满18岁的公民可通过官方网站,领取并使用通行证储值,有效期三年。

文社青部提醒,通行证启用前,公众无须采取任何行动,若收到任何可疑信息,可拨打反诈骗热线1799,或新加坡文化通行证服务中心热线6338 3632,查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