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采购的公共巴士都会装备自动斜坡板,让轮椅和助行车使用者安全上下,也可减轻巴士车长的体力负担。截至今年5月底,公路上已经有大约70辆配有自动斜坡板的电动巴士。
陆路交通管理局日前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截至5月底,本地已约有130辆电动巴士投入服务,包括最早在2018年购买的电动巴士。
车长无须弯腰俯身 可减轻体力负担
自2023年11月首次发出大型电动巴士招标合约后,陆交局采购的电动巴士都配有自动伸缩的斜坡板。车长只要下车按下车门旁的电钮,斜坡板就会自动伸出或收起,车长无须弯腰俯身,动手收放斜坡板。
陆交局去年宣布,未来五年要添购超过2000辆电动巴士。新采购的巴士除了都有自动斜坡板,也会有“侧跪”(kneeling)机制,让车门更贴近巴士站地面,乘客上下车更方便。
去年1月,时任交通部代部长徐芳达在国会答复中说,每辆新巴士安装自动斜坡板,最多耗资8000元,配备侧跪机制则约5000元。
陆交局与新捷运最初在2017年至2018年,试用自动巴士斜坡板六个月后发现不适宜采用。陆交局2021年答复民众投函时说,自动斜坡板伸缩较耗时,会延长巴士的停靠时间,导致同车站的其他巴士服务和乘客得久候。新捷运也提出,由于构造复杂,自动斜坡板的维修需求较高。
陆交局当时说,据海外业者反映,自动斜坡板容易出故障,如果无法顺利收起,巴士就不能安全运行,对服务造成显著影响。
陆交局:自动斜坡板设计和可靠性已改善
如今陆交局说,自从上次试行之后,自动斜坡板的设计和可靠性都已改善,包括使用高强度和抗腐蚀的铝合金等耐用材料。
制造商也采用先进的感应器,更有效地检测障碍物和对齐路缘,防止斜坡板在有障碍物或负载时启动,从而确保收放顺畅,使用寿命也可更长。“这些改进减少了维修需求,并提高可靠度。”
除了已装有自动斜坡板的电动巴士,当局目前没有为其他现有巴士也装上自动斜坡板的计划。
新捷运已在86号、107号和159号等路线使用配有自动斜坡板的电动巴士。据了解,其他三家巴士业者截至6月9日,还未收到或部署这类巴士。
新捷运发言人陈贵珍说,自动斜坡板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可减轻巴士车长的体力负担。由于这个新设备刚开始使用,新捷运将收集车长的反馈,并与陆交局密切合作,确保运作顺畅高效。
行动不便者和相关组织望实际运营更包容
残障者和相关组织欢迎当局为改善公交体验持续做出努力,也希望实际运营中更包容。
残疾人士协会(DPA)副会长吴蕊思说,手动巴士斜坡板落地时发出的声响,有时会吓人一跳,特别是较敏感或较易焦虑的群体。这些操作也可能引来令人不适的注目。
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巴士踏板没对齐路缘,导致斜坡板过于陡峭或不稳定,或者雨天湿滑、巴士车长没意识到有乘客需要斜坡板而没有及时部署。
曾是我国残障泳将的吴蕊思说,斜坡板故障或部署不当会令人沮丧,尤其是在赶着上班、上学或赴约的时候。“如果长期如此,这些经历可能会让使用者觉得自己是个负担或者是二等乘客。”
她认为,自动斜坡板对较年长或体力不太好的车长大有帮助,可减少受伤和疲劳的风险,但她对这个配备有一点保留。“如果斜坡板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或无法正常运作,反而会变成排斥。”
除了硬体设施,她认为,巴士车长受培训也很重要,以便在面对乘客时更具意识、耐心和尊重。
进一步培训巴士车长和改善流程 或让残障者乘坐公交更方便
慈善机构SPD(前称体障人士协会)总裁帕尔也说,随着政府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实体通行,人们秉持包容心态,展现耐心和善意同样重要,特别是当坐轮椅者需要更多时间上下巴士的时候。
为残障者提供交通和居家护理等服务的慈善机构HWA强调,巴士车长应妥善停靠巴士,确保有足够的空间部署自动斜坡板,以及让坐轮椅者摆好位置安全上车。“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培训和改善流程,让残障者乘坐公交更方便。”
患有脑炎的李盛业(59岁)每天搭巴士到SPD庇护工作室上班。由于他手臂力量不足,因此需要车长帮他把轮椅推上巴士。他还没有用过自动斜坡板,希望这不会影响车长出手帮助他。
其实,遇到坐轮椅者需要协助上车的话,巴士车长下车启动自动斜坡板时,可及时注意到这些需求。
李盛业也希望,巴士上都有多过一个轮椅停放区。他曾因为轮椅停放区有人占用,而须等下一趟30分钟后的巴士。
自2018年起,本地所有新公共巴士上都划出两个轮椅停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