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首个智能回收站在女皇镇启用,回收站能在分类回收箱八成填满时,触发提醒系统,从而实现及时处理和妥善回收。
慈善机构“零废新加坡”(Zero Waste SG)星期六(6月14日)宣布与Amberheart基金会合作在女皇镇推出首个智能回收站。
这个中心是零废新加坡“分类行动”(Sort It Out)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引入新基础设施和宣导方式,提高本地家庭可回收物品的回收率,推广环保的生活习惯。
国家环境局最新数据显示,虽然有72%的家庭表示有进行回收,2023年新加坡的家庭回收率仅维持在12%的水平,且已连续两年停滞不前。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兼律政部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出席活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本地回收率仅有12%的情况下,其中还有40%的物品因污染无法顺利得到再循环利用。
蔡瑞隆也是女皇镇区基层组织顾问。他指出:“如果我们不改善回收习惯,到了2035年,实马高岛垃圾埋置场(Semakau Landfill)将出现无法负荷的现象。”
新回收站位于女皇镇史德林路(Stirling Road)第181座组屋底层。居民只须在回收站操作屏幕上输入基本个人信息进行注册,就可将清洗后的可回收物品按照分类投入箱里。
智能回收站不仅将塑料、纸张、金属和玻璃分为四个可回收类别,回收站也配备传感器,当任何一个回收箱达到八成满时就不会再打开,同时会触发红灯并发送提醒,通知相关处理人员在24小时内及时处理。
设资讯科普图 助公众了解回收步骤与物品去向
回收站周围也设有资讯科普图,向公众解释回收的步骤和可回收物品的去向,让人们了解回收的重要,为如何正确进行回收分类提供清晰指导。
零废新加坡执行董事多莱(Lionel Dorai)受访时说,每个回收箱在上下游都有追踪系统,从而计算回收物品的重量和污染率。团队希望未来一年的试点计划期间,通过新设施和加强宣导,将女皇镇地区的回收物品污染率,从40%降至25%左右。
拟7月在先驱区启用智能回收站
他指出,团队计划今年7月在先驱区启用下一个智能回收站,进一步传播回收与环保的理念。
女皇镇居民梁媚钫(70岁,退休者)受访时说,这是一个特别实用的设施。“我平时在家里就有回收习惯,现在走路不到五分钟,就能把收集的物品都投入进去,很方便。”
她指出:“这个智能回收箱提供了清晰的分类,让人们更清楚哪些是可回收物品。希望以后在四大类的基础上,也增设可回收电池的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