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陈氏公会大胆创新尝试,在佘街会所天台种植蔬菜,希望打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永续空间,并通过共同耕作,增进宗亲之间的感情,吸引年轻会员,让传统会馆焕发新的生命力。

海南陈氏公会会长陈嘉兆说:“去年9月,我和一些热爱园艺的公会宗亲,自费报名参加城食花园(Edible Garden City)举办的三日初级园艺课程,学到了基本的疏果种植知识。之后我们萌生把六楼天台开发成绿色花园的念头,很快获得公会理事会全体成员一致同意。”

公会行动迅速,在短短几个月内便成功在会所天台种下木耳菜、菜心、小白菜等本地常见蔬菜,采用自动浇水系统为这些植物灌溉。更令人振奋的是,公会积极争取资源,成功申请到永续发展与环境部的新加坡生态基金(SG Eco Fund),可报销八成的绿化费用,减轻公会负担。

成立于2020年11月的新加坡生态基金,为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自发项目提供资金与支持。这些项目可由个人、社群或企业发起。

配合今年新加坡建国60周年,新加坡生态基金“萌芽”(Sprout)类别的最高资助额从8000元提高至3万元。海南陈氏公会计划提出申请,希望能进一步推动天台花园的可持续发展。

延伸阅读

第二届中华诗词吟唱比赛圆满落幕 马国退休副校长夺冠
第二届中华诗词吟唱比赛圆满落幕 马国退休副校长夺冠
海南会馆暨琼州天后宫首办“双亲日” 弘扬孝道感念慈晖
海南会馆暨琼州天后宫首办“双亲日” 弘扬孝道感念慈晖

秘书长陈德发说:“我们打算装设太阳能板、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并购买更多堆肥机将厨余、枯枝等转化成肥料。花园所种植的一部分蔬菜会免费赠送给有需要的会员,另一部分会提供给慈善组织。天台花园已成为公会90周年庆的一个旗舰项目,我们会邀请前来本地参加庆典的外宾参观。借此,我们也希望向年轻人展现公会与时俱进的一面,打破传统会馆只是唱卡拉OK、打麻将的刻板印象。”

新加坡海南陈氏公会前身,是成立于1935年的“琼崖陈氏公会”,最初租下佘街(Seah Street)21号作为会所。1936年,陈经瑚、陈镜如兄弟将佘街27号房产赠予公会作为新会所,并于1938年正式迁入。1965年,在会长陈治云的倡议下,公会购置了佘街29号三层楼产业,为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中国海南建省,公会在1997年正式更名为“海南陈氏公会”。2005年,公会完成佘街27号会所的重建工程,并凭借卓越表现,于2016年和2021年两度荣获宗乡会馆联合总会颁发的“杰出会馆奖”。

为欢庆成立90周年 将举办“第一届新旧诗互译创作比赛”

目前约有1100名会员的海南陈氏公会,今年欢庆成立90周年,将于12月20日在大巴窑战备军人协会欢喜楼举行晚宴,邀请本地会员、海外宗亲及各社团代表一同欢庆,估计会有900人出席,包括约100名来自中国海南岛、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的陈氏宗亲。这些外宾除了出席庆典晚宴,也会到陈氏公会祭祖并参加本地一日游。

作为庆典的一部分,海南陈氏公会将与新声诗社联办“第一届新旧诗互译创作比赛”,协办单位是新加坡宗乡会馆基金。比赛分新诗和古诗两组,新诗组将古诗翻译改写成新诗,古诗组则将新诗写成古诗,颁奖礼将于9月27日(星期六)在海南会馆礼堂举行。

副会长兼文教组主任陈垂良说:“新加坡文艺界中,新诗作者较多,写旧诗的人很少,他们几乎没有发表作品的地方。长期以来,新旧诗作者也没有很多交流,主办这个比赛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为双方提供交流的平台,以诗会友。比赛得奖作品将刊登在公会的90周年庆特刊。”

欲知“新旧诗互译创作比赛”详情或报名,可上网:forms.gle/gPsbciHtyAJeYVW48,也可WhatsApp至97835373报名。

计划设立“海南资料室” 供学术界及公众参考与研究

今年,海南陈氏公会也计划在会所三楼设立“海南资料室”,系统整理与收藏新加坡海南人在衣食住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珍贵资料,供学术界及公众参考与研究。

陈垂良说:“公会现在有很多书籍,但都没有整理起来,查找不便。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像图书馆那样将这些书籍分门别类,在电脑上记录它们的位置。下一步是数码化,把它们扫描,收入资料系统,任何有兴趣了解海南文化的人只需上网即可浏览或下载相关资料。”

公会另一项具前瞻性的计划是成立“陈氏频道”,推出人物专访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平台。陈垂良说:“这个频道主要由青年组负责。我们会邀请一些有成就的海南陈氏公会前辈受访,请他们分享宝贵的创业历程与人生经验。访谈对象之后将逐步扩展至更广泛的海南社群,最终拓展到全新加坡,采访在各领域有卓越成就的新加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