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球气候行动面临政治阻力和经济变数,新加坡气候行动大使孟文能说,气候行动仍抱持发展势头,企业不应因短期压力而放慢可持续发展的脚步,因为这是一项攸关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投资。
新加坡美国商会举办 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
新加坡美国商会(AmChamSG)星期二(6月17日)举办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主宾孟文能(Ravi Menon)致辞时说,利于气候的营运模式其实利于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必须继续推动可持续发展。
他说,近来他经常被问及这样的问题:鉴于美国国内的气候议程面临强烈的政治阻力,各国和企业是否应该继续推进脱碳?在经济不确定性、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环境中,各国和企业暂停气候行动和可持续发展是否明智?
他指出,这些问题都存在一个假设,即投资可持续发展是个成本负担,在经济不景气时,可以推迟或减少投资。“这个假设看似有道理,实际上却是有缺陷的。”
他说,全球主要经济体其实仍在加紧推进气候行动,全球能源结构也在果断转向可再生能源,政策和商业同样在推动供应链脱碳。
我国早前定下更为严格的减排目标,要让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8年达到顶峰,之后便从那年的6443万公吨,减至2035年的4500万公吨至5000万公吨之间。
孟文能指出,我国是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不久后公布了2035年目标。“尽管意识到全球短期内存在政治和经济阻力,新加坡仍认为有必要继续推进气候努力,在一个碳受限、气候受损的世界中,为长远未来做出必要的投资。”
孟文能早前在一场演讲中指出,在“气候受损”的未来,气候变化将削弱生产力,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计,企业须提升韧性以应对这些变化;在“碳受限”的世界里,削减碳排势在必行,企业须适应更严格的法规、更高的碳税等政策限制,在新的营运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气候行动与人力和数码化等投资决策无不同
孟文能认为,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国家和企业的战略重点,脱碳是必要之举,这不仅是对未来增长的投资,也有助于提升竞争优势。
“气候努力不是在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之间的取舍,而是短期与长期竞争力之间的权衡。投资气候行动看似会削弱短期竞争力,但却对长期竞争力至关重要。”
孟文能说,气候行动同人力资本和数码化等投资决策并无不同。
“当经济环境存在未知、成本上涨,以及利润承压时,我们不会停止对人才和技术的投资。当然,为了节省成本,可能会缩减部分培训计划或推迟一些技术项目。但整体方向不会改变——人才和技术是战略重点,对国家和公司都是如此。”
谈到美国企业在新加坡和亚洲绿色转型中的投资契机,孟文能指出,这方面可聚焦三大领域,即绿色金融与碳基础设施、清洁能源与转型技术,以及农业科技和可持续粮食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