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7%的乘客在高峰时段上下班时,通过步行、骑脚踏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可在45分钟内从住家往返市区的工作场所。这与2040年陆路交通发展总蓝图设定的90%目标仍有一段距离。

受访学者认为,在新地铁线未落成前,政府早前推出的9亿元巴士连接增强计划,以及未来五年准备加快加大无人驾驶车辆的使用,将是缩短乘客通勤时间的关键因素。

2019年推出的2040年陆路交通发展总蓝图,旨在实现“20分钟市镇、45分钟城市”的愿景——让所有居民在20分钟内,步行、骑脚踏车或搭公交(简称走、骑、搭)到达最靠近的邻里中心;以及让90%的高峰时段“走、骑、搭”路程能在45分钟内完成。

然而,近年来,由于新开发的市镇包括较偏远的登加和榜鹅有越来越多新组屋落成,更多居民迁入,但新地铁线还在兴建中,能在45分钟内完成的“走、骑、搭”路程,去年只有67%,与前年一样,跟2022年相比,则是下降了两个百分点。

陆路交通管理局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透露,在2024年,94%的居民可通过“走、骑、搭”,在20分钟内抵达邻里中心。

延伸阅读

巴士地铁车资收入首次高于疫前 营运亏损与政府补贴连降两年
巴士地铁车资收入首次高于疫前 营运亏损与政府补贴连降两年
公交理事会未必要在2027年前 消化未落实车资涨幅
公交理事会未必要在2027年前 消化未落实车资涨幅

陆交局发言人指出,随着新开发的市镇和组屋区距离地铁站和市镇中心越来越远,这些地区的一些居民最初可能需要更长的出行时间。

为缓解问题,陆交局已落实系列措施,包括去年9月推出巴士连接增强计划,通过增加路线和服务趟次,更好地服务较偏远或新的住宅区。

每10户家庭有七户 走10分钟内到地铁站

目前,每10户家庭有七户只须步行10分钟内就能到达地铁站。陆交局说,待跨岛线2030年代全线落成后,便能让每10户家庭有八户距离地铁站少于10分钟的步行距离。

交通部代部长兼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萧振祥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说,计划在任期内改善较偏远组屋区如登加和榜鹅等的公交网络衔接,把前往市区的公交车程时间缩短到开车的一两倍。

他指出,无人驾驶车辆可有效地克服公共交通行业饱受人力短缺困扰的问题,可带来巨大的变革(game changer),尤其在优化头尾一里路的连接。因此,我国准备在未来五年,加快和加大无人车的使用

学者:巴士司机难请 采用无人驾驶车是大趋势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王锦彬副教授受访时说,要实现2040年愿景,地铁网络须四通八达,但地铁建设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一些新兴市镇的公交服务在初期可能会有些不足,而这期间,巴士连接增强计划将起到关键的辅助作用。

他指出,巴士司机难请是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但公交系统对巴士的需求又很大,因此采用无人驾驶车是大趋势。不过,新加坡的交通环境和密集度与其他国家和城市不一样,要广泛采用无人驾驶小巴,一定要有严谨的测试,确保系统和无人车能有效和安全地应对路况和司机驾驶习惯等。

“社会能否接受无人车,需要一步一步来,因这涉及习惯上的改变。但重要的是,一定要跨出第一步。”

新加坡工程师学会交通组委员会副主席周毅博士说,要加快和加大无人车的使用,须克服的一大挑战是发生事故时,应该由谁承担相关责任,以及要如何处理索赔事项。这是很多国家仍在摸索的事宜。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李光耀创新城市中心研究助理教授庄忠伟说,要在公路上更广泛地采用无人车,确保民众能够接受,至关重要。公众会关注的事项包括无人驾驶科技的可靠度、无人车能否与其他车辆一同安全运作,以及涉及无人车的网络安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