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的王瑞洋(10岁)在学校里鲜少与同学互动,也不擅长表达情绪。自加入华社自助理事会的“青少年护航计划”后,在导师的长期陪伴与引导下,他逐渐打开心扉,从一名害羞寡言的学生,成长为愿意分享、主动参与的小男孩。
负责带领他的导师黄俐婷受访时回忆:“刚开始的时候,他很安静,常常一个人坐着,不太说话。我们花了很多时间陪伴他,慢慢建立起信任。”
“青少年护航计划”(Go the Extra Mile Mentoring Programme)是华助会于2023年启动的辅导项目,结合情绪管理、社交技巧和强项发展等元素,每周在学生就读学校内举行一次,每次约两至三小时。护航计划目前有143名学生参与。
这计划也让学生参与多种强项导向活动,包括去年的击鼓课程,以及今年的“马戏团艺术”(Circus Arts)训练,内容涵盖跳绳、扯铃、盘子旋转等,鼓励孩子们在课业以外尝试新技能、建立自信。
黄俐婷:微小但真实改变 最值得被看见
让黄俐婷印象最深刻的,是王瑞洋一次参与袜偶制作的表现。在课堂上,他非常认真地缝制自己的作品,完后还主动地走到其他小组,逐一介绍袜偶的名字和特征。
她说:“那时的他带着明显的自豪感,完全不像刚来时那个沉默腼腆的孩子。”
除了课堂活动,王瑞洋也特别喜欢小组游戏。他受访时说,最喜欢的是球类游戏,“可以跑、可以抢球,跟朋友一起玩很好玩”。
黄俐婷说,王瑞洋也展现了责任感和体贴之心。他不仅主动帮忙收拾餐具,还会向同学分发苹果,甚至提醒大家:“不要浪费,每人拿两个。”
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在导师眼中却是珍贵的成长信号。“我们不期待他们一夜之间有巨大转变,而是重视他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这些微小但真实的改变,才是最值得被看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