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星亚洲宣布今年7月底结束营业约一周后,劳资政合作举办职业配对活动,协助超过500名受影响职员。活动上可供申请的职位空缺共计1400个,横跨超过450个工作岗位。
这包括飞机师、空服和客服人员,以及航空枢纽运作、工程、安全与品质保障和企业运营等领域的工作机会。
全国职工总会星期三(6月18日)发文告说,38个雇主参加职业配对活动,以航空和宇航业的雇主为主,如新加坡航空公司、酷航、樟宜机场集团、新航工程、新加坡民航局、空客新加坡和地勤业者dnata和新翔集团。其他领域的雇主,如公交业者SMRT也到场,为员工提供其他就业选项。
职总秘书长黄志明星期三到樟宜机场第一和第三搭客大厦,与捷星亚洲员工交流。他在脸书贴文说:“职员向我反映了对未来的担忧,我也能理解他们的忧虑。我想向他们保证,他们绝不孤单。”
黄志明指出,职总的宇航和航空集群及新加坡劳商工友联合会的同事,与新航集团密切合作,探讨聘请捷星亚洲的飞机师、空服和地勤人员等。
新航集团早前宣布,为受影响的捷星亚洲员工创造工作岗位,包括吸纳约100名飞机师和约200名空服员。据了解,集团已开始面试飞机师。
捷星亚洲是澳大利亚昆达士航空集团的廉价航空,近年来饱受不同困扰,包括供应商成本不断上升,以及东南亚地区竞争日益激烈,最终决定在7月31日结束营业。超过500名员工,包括130名飞机师的饭碗因此不保。
受访机长:公司上下像一家人 对结束营业感震惊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机长说,他在捷星亚洲服务了10多年,整个公司上下像是一家人。6月11日听到公司要结束营业时,他感到震惊,因他们去年才刚增添两架客机至13架,且在探讨开拓新航点。
他说,接下来会向国内外航空公司投履历,寻找就业机会。一些同事已收到其他航司的回复,正在面试。
“公司结束营业,对每个人的影响都不一样。有些员工的出路比较多,另一些则少一点。总的来说,看到公司走到这一步,大家都感到难过。我们是个小家庭,正竭尽所能帮每个人渡过这关。”
由就业与职能培训中心(e2i)、新加坡劳商工友联合会、民航局和捷星亚洲联合筹办的职业配对活动共三天,会一直举行到星期四(19日)。
捷星机组经验丰富 新航酷航或吸纳增运力
新翔集团发言人说,数十名捷星亚洲的职员有意加入新翔集团,公司正在评估他们。这些职员拥有宝贵的经验和技能,也深入了解航空业,若成功录取,将协助公司继续安全、可靠地提供优质服务。
问及新航集团可能如何调用所吸纳的机组人员,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东南亚和中国区编辑陈传人回答《联合早报》询问时认为,酷航将在本财年接收八架空客A320neo型飞机,以及四架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E190-E2型客机,需要大批人才运营这些新客机。另外,酷航和新航已申请运营捷星亚洲的部分航线,新航集团若要扩大运力,也需要更多人力资源。
他补充,捷星亚洲的机组人员都经过A320客机的培训,较容易调用,但前提是要通过新航集团的安全标准和运作审核。
分析:捷星亚洲若要脱售或合并 过程较复杂
至于捷星亚洲为何选择结业而不是像当年虎航和酷航合并一样,航空刊物“FlightGlobal”亚洲航空运输编辑蔡铭丰认为,虎航和酷航同属新航集团,因此要合并相对容易。捷星亚洲若要脱售或合并不是不可能,但过程较复杂,因需要寻找对的伙伴,还可能要通过监管审核等。
陈传人也指出,昆达士航空集团选择关闭捷星亚洲是战略决定,除了能止损,也能把13架客机调回澳大利亚,更好地发展当地业务。
航空业顾问公司Endau Analytics创始人尤索夫(Shukor Yusof)说,捷星亚洲在21年的营运期间,只有六年是赚钱的。捷星亚洲在这区域也没有竞争优势。“当一方不赚钱时,要和另一架航空公司合并根本不可能。”
随着捷星亚洲的退出,我国会否批准让另一家航司,如亚洲航空以新加坡为基地,尤索夫认为,根据航班趟次,亚航从樟宜机场起飞的航班已是新航和酷航之后最高的。新加坡并没有真正的动力,让另一个外国航司以新加坡为基地。
他补充,亚航若以新加坡为基地,面对的挑战将和捷星亚洲相似,甚至更严峻,因为亚航的成本基础货币是马币,比捷星亚洲的澳元更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