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渣不再只是废料。本地一项研究发现,从咖啡渣中提取的成分可用于保健品和酸奶,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剩余的废料还能加工成动物饲料,真正实现“零废料”再利用,为未来食物的开发提供更环保、有创意的方向。

这项研究由新加坡国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周维彪教授与博士生葛雨星进行,耗时九个月,并于星期三(6月18日)在2025年未来食物峰会上发表。

峰会在新加坡博览中心举行,吸引来自4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专家学者与科研人员,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和韩国等地代表。

目前,全球每天产生多达6万公吨的咖啡渣。周维彪受访时告诉《联合早报》,与可多次冲泡的茶叶不同,咖啡豆一般只使用一次,萃取后约有65%变成渣滓,浪费严重,因此团队以此为研究对象,探索再利用的可能。

研究发现,咖啡渣富含甘露寡糖和绿原酸,是具营养价值的功能性食品成分。研究团队采用天然低共熔溶剂萃取法,经酶解处理后,仅需16小时便可提取相关物质。剩余的咖啡渣仍含丰富膳食纤维,可进一步加工为动物饲料。

延伸阅读

研究:阻断免疫细胞中两蛋白 有助减少肺部瘢痕防止纤维化
研究:阻断免疫细胞中两蛋白 有助减少肺部瘢痕防止纤维化
本地多名医生采用 提取排泄物肠道菌群治肠道疾病
本地多名医生采用 提取排泄物肠道菌群治肠道疾病

周维彪指出,市面上虽已有不少研究尝试将食品残渣转化为新产品,但常在过程中产生二次废料,反而加重环境负担。这项研究的亮点,在于全过程实现无废弃物,达到真正的循环再利用。

粮食需求将持续上升 本地须加快发展食品科技

周维彪也是本届未来食物峰会的联合主席。他说,新加坡地少人多、资源有限,高度依赖进口,随着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将持续上升。本地必须加快发展食品科技,寻找高效、可持续的替代方案。

他认为,“未来食物”(future food)正是关键方向,不仅有助提升本地产能,更能优化资源使用、减少浪费,朝着更环保、自给自足的未来迈进。

所谓“未来食物”泛指应对人口增长、资源紧张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以可持续、创新、高效为目标所研发的新型食物。

然而,发展未来食物仍面临挑战。

从蛋白质来源来看,新型来源主要包括植物蛋白、微生物蛋白、细胞培养肉和昆虫蛋白,这些选择既多元,也更具可持续性,为传统动物性蛋白提供替代方案。

不过,要让这些新型蛋白真正走入家庭餐桌,还须克服消费者对未来食物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