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脚妇幼医院与本地学界合作推出新框架,帮助社区专业人士为10岁至19岁的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与干预。已有超过300名学校辅导员和社区心理健康从业者通过新框架接受相关培训。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卫生部政务部长拉哈尤星期五(6月20日)为称为“社区Youth Connect心理干预措施框架”的新计划主持推介仪式。 

这个框架在淡马锡基金会Youth Connect项目下推出,由竹脚妇幼医院和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James Cook University in Singapore,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直属校区)携手学校辅导员以及社区服务机构制定,目的是在社区中识别并采取干预措施,帮助面对轻度到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

新框架从六个方面为受困扰的青少年提供帮助,即他们的注意力、思绪、信念、情绪、行为和动机。例如,当青少年因过度担忧或反复陷入负面思绪而难以集中注意力时,辅导员或心理健康工作者可通过例如“面对问题时,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这样的提问,来协助他们聚焦。然后,根据青少年的需求制定干预方法,引导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焦点。

自去年10月以来,已有超过300名学校辅导员和社区心理健康从业者通过新框架接受培训,帮助青少年识别负面想法与情绪,并培养心理韧性。 

延伸阅读

针对青年心理健康需求制定合适政策 政府将成立专门康复设施
针对青年心理健康需求制定合适政策 政府将成立专门康复设施
中小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求援人数去年增加26%
中小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求援人数去年增加26%

拉哈尤致辞时说,对心理健康话题的讨论可能让人感到压力,青少年常常也不知道如何求助。如果周围的人能通过给予关怀和理解,创造一个安全环境,就可以鼓励他们主动求助。

竹脚妇幼医院今年2月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急诊部接收了221名因自残或尝试自杀的10岁至19岁青少年;其中19.5%在试图自残或自杀前的一年内,曾因头痛和肚子痛等身心症状,前往新保集团旗下的医院或综合诊疗所求医。

另外,在这些青少年当中,40.3%有睡眠问题;33.9%在面对家庭矛盾或学业方面感到压力和紧张;26.2%在同侪关系方面遭受困扰,包括霸凌。

头痛或肚痛等症状 或是心理困扰信号

竹脚妇幼医院急诊科部门资深顾问医生洪素莹受访时指出,青少年因头痛或肚子痛等症状就医,这些可能是心理困扰的信号。然而,由于他们心智尚不成熟和不知该如何启齿,便以生理症状来表达不适。

洪素莹也是淡马锡基金会Youth Connect项目负责人。她说,竹脚妇幼医院自2021年开始采用心理健康问卷来筛查青少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Youth Connect项目人员与医生携手合作,一旦发现需要帮助的青少年,就会将他们转介至学校辅导员和社区心理社会支持服务,让他们得到心理辅导和支持。

竹脚妇幼医院总裁谢忠兴教授致辞时说,采取心理健康问卷的做法后,团队已筛查超过2500名青少年,为大约1300人提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