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废弃的果皮制造出环保容器,取代塑料花盆,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美化生活空间——这个看似简单的环保创意背后,是工艺教育西区学院“绿芽小队”(Green Grow Gang)学生们的巧思与实践。她们证明环保不仅是理念,也是一双双年轻双手的具体行动。

团队将堆肥处理后的水果皮与面粉、水混合,再通过模具压制,制造一种可自然分解的环保花盆。花盆使用后可直接埋入土壤,随时间分解,减少人们对塑料的依赖,展现循环经济的可能。

项目组长陈柔珊(17岁)说:“我们希望通过简单的创意,展示废物的再利用,推动环保生活。”

这组学生是“环境永续青年领袖计划”(Youth fo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Leaders Programme)第二届毕业生之一。这个计划由国家环境局主办的“环境永续青年运动”(YES Movement)推动,旨在培养致力环保的青年领袖,提供与国际环保组织接触的机会,拓宽视野,积累实践经验。

共34名毕业生展示16个环保项目

今年,共有34名毕业生展示了16个环保项目,涵盖废物减量、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领域,积极响应新加坡迈向绿色未来的目标。结业典礼于星期五(6月20日)举行,由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见证。

延伸阅读

女皇镇启用智能回收站 八成满自动发出清理提醒
女皇镇启用智能回收站 八成满自动发出清理提醒
利用旧天桥材料建成 本地首座环保人行桥启用 
利用旧天桥材料建成 本地首座环保人行桥启用 

另一亮点项目为新加坡理工学院的“超越冲水”(Beyond the Flush),学生开发了两项装置提升公共厕所卫生,减少尿液外溅、湿滑地面和异味等问题。

其中SHIELD小便池防溅挡板专为男性如厕设计,解决传统小便池过低导致尿液外溅的问题。挡板采用环保耐用材料,成本低、易清洁、有效防尿液飞溅,显著提升整洁度。

另一装置Bidet+是一款非电动、经济实用的清洁装置,使用方便,不像传统冲洗器那样水花四溅,可提升使用者如厕后的洁净体验,同时减少卫生纸使用,兼顾环保与实用。

项目组长谢傲威(19岁)指出:“我们希望通过这两个装置改善厕所湿滑等问题。” 项目已在校内人流密集的厕所测试,效果显著。

环境局:支持更多青年领袖在环保领域发挥作用

傅海燕在典礼上致辞时,赞扬学员们在寻找解决方案时所展现的坚韧与毅力。“真正的改变源自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环保是共同责任,唯有齐心协力才能达成目标。”

她也强调,年轻一代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将继续支持青年共建绿色家园,并鼓励新一届的37名学员继续努力,为国家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环境永续青年运动”毕业生结业后仍持续推动环保行动。例如,第二届学员、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林欣荃(22岁)和新加坡社科大学的纳迪拉(Nadhira Fateen Safeel,21岁)联合发起了“书海星球”(Planet Pages)项目,促进书籍捐赠,将未使用的书送往教育资源匮乏的海外社区。

纳迪拉说:“影响力来源于改变一个人的信念,种下一粒种子,让它慢慢生长。”

国家环境局指出,将继续扩大计划,支持更多青年领袖在环保领域发挥作用,共同推动新加坡迈向可持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