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会这样概括新加坡人的务实穿衣哲学:定期更新、百搭且实惠。在快时尚时代,能够符合这些要求的商店随处可见。然而,孙子音却选择逆流而上,投身于定制西装行业,用老派工匠“拯救”国人衣橱。

33岁的孙子音在毕业后曾于跨国时装公司担任设计师,不过快时尚背后对数字、成本和速度的追逐,促使她即使是在冠病疫情期间,也要坚持成立自己的定制西服品牌,回归原始的制衣方式。

创业后,孙子音发现,她的客户主要是那些找不到合身西装,或对某些布料过敏的人,也有不少人已经厌倦了追逐快时尚的千篇一律。

“裁缝常被视为夕阳行业,要么是家族传承,要么就是老师傅的专利。” 孙子音接着说:“但我的家族中没人从事这行,就让我来做第一代,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将偏见化为动力

她说,这一行由男性主导已久,很多人听说女裁缝就只会想起旗袍等有“女人味”的服装,质疑女性做西装肯定“不够懂行”。

延伸阅读

铁窗内遇见艺术 重绘人生新方向
铁窗内遇见艺术 重绘人生新方向
跑地牛往事如烟 粿汁摊三代相传
跑地牛往事如烟 粿汁摊三代相传

对孙子音而言,这种偏见反而是种动力,让她更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穿上舒适得体的西装。从图稿、剪裁到缝制,每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虽然定制过程可能需要两个月之久,但她觉得每一分钟都物有所值。

“与成衣不同,英式定制讲究’恰到好处’。”她说,定制能精准包容身体细节,裁剪出合适每个人颈项的衣领,无论是高低肩还是驼背都能得以舒展。

与客户共同创作的过程、打造完美贴合身材衣物的成就感,让她始终忠于针线。

“有客户告诉我,由于穿着我做的衣服被搭讪收获了爱情;也有人说,这成为了他们和别人开启话题的钥匙。这些反馈都是对我最好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