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科学局在一项全球执法行动中,撤下本地网店近1300个违禁保健品的广告页面,并向700多名卖家发出警告。其中一名卖家是18岁少女,她通过聊天平台Telegram转售未注册的隐形眼镜,被执法人员查获。

卫科局星期三(6月25日)发文告指出,当局去年12月16日至今年5月16日,参与由国际刑警组织主导的“盘古行动”(Operation Pangea),在五个月内从本地电商和社媒平台,撤下共1288个违禁保健品广告页面。

这是卫科局连续17年参与这项全球执法行动。此次共有90个国家参与,旨在打击药品犯罪。

被撤下页面涉及的违禁保健品中,37%为治疗皮肤和毛发疾病的药物,15%是抗生素、抗真菌和抗病毒类药膏、药片或胶囊,13%则是未注册的隐形眼镜。

其他页面被撤下的违禁保健品还包括:个人护理医疗器械(8%),如血压计、血糖仪、吸鼻器,以及雾化器(nebuliser);止痛药与肌肉松弛剂(6%);以及非法美容产品(0.4%),包括皮肤填充剂和肉毒杆菌素等。

延伸阅读

卫科局召回CuraLin血糖保健品 提醒公众勿服用
卫科局召回CuraLin血糖保健品 提醒公众勿服用
卫科局去年查获逾97万件违禁保健品 撤下7300多则广告
卫科局去年查获逾97万件违禁保健品 撤下7300多则广告

撤下页面中 一半涉及处方药

在1288个被撤下的页面中,有644则涉及处方药,正好占一半。所涉药品包括祛痘膏、脱发药,以及用于治疗感染的抗生素、抗真菌和抗病毒类药物。

卫科局提醒,许多消费者为自行用药而购买这类药物,但它们含有强效成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贸然服用存在健康风险。

此外,这些药物未经当局评估安全性、有效性和品质。滥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可能引发不良反应,掩盖需医学诊断的严重疾病,甚至引起抗药性问题。

当局也发现并撤下171则在本地电商和社媒平台上销售的未注册隐形眼镜广告,并屏蔽16个向新加坡消费者销售这类产品的海外网站。这些未注册隐形眼镜多以低价吸引消费者,未经安全与品质评估便绕过监管程序,直接佩戴于眼球表面,可能引发眼部感染、角膜溃疡,甚至视力受损等严重并发症。

卫科局指出,已向732名售卖未注册隐形眼镜的卖家发出警告,包括一名18岁少女。当局今年3月在她通过聊天平台Telegram发布的广告中发现可疑线索,并在东部一家购物商场的租赁摊位发现她销售这些产品。

当局与卫生部展开联合检查时,起获280副隐形眼镜(含有度数和无度数)。调查显示,这名少女从海外网站购入500副隐形眼镜,每副进价六元,转售价格为12元,获利翻倍。卫科局已对她的违法行为采取执法行动,卫生部也启动调查,将另行处理。

当局强调,将持续加强网络与边境执法监管。为保障公众健康,卫科局全年密切监控本地电商和社媒平台,也与本地执法单位紧密合作,防范违禁保健品经边境流入新加坡。当局也通过与国际刑警组织及海外监管机构合作,共同打击全球违禁保健品贸易。

过去一年半 接获七起佩戴隐形眼镜导致眼部不适通报

从2024年至2025年6月,卫科局共接获七起因佩戴隐形眼镜而导致眼部不适的通报,包括眼红、结膜炎、眼部感染、角膜溃疡和视力模糊等征状。多数患者需接受抗生素治疗,但实际受影响人数可能更高,因部分消费者不曾就医,未计入官方统计。

卫生科学局提醒,未经许可销售处方药、医药器材或掺假保健品是违法行为,当局严正看待。违例者一经定罪,最高可判三年监禁,或罚款10万元,或两者兼施。凡进口或供应未注册隐形眼镜者,也将依医疗保健产品法令,面临相同刑罚。

此外,根据验光师和配镜师法令,所有隐形眼镜(含有度数及无度数)须由注册验光师或隐形眼镜配镜师开具处方并配发。任何擅自开方、供应、制备或配发者,初犯可被罚款最高2万5000元,或监禁六个月,或两者兼施;重犯则可被罚款最高5万元,或监禁12个月,或两者兼施。

公众若掌握任何涉及违禁、假冒或可疑保健品的信息,可拨电68663485,或电邮hsa_is@hsa.gov.sg,向卫科局执法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