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武装部队将更广泛采用科技,并推行更分散化的作战方式,届时全职国民服役人员和战备军人将有更多机会担任领导角色。

公共服务统筹部长兼国防部长陈振声,星期三(6月25日)配合7月1日军人节,接受本地媒体访问。这是陈振声上任后的首个军人节访问。

他说,近期多场冲突显示,作战单位虽然变小,但因能随时调动整个作战体系的火力与支援,战斗力反而更强,而这正逐渐取代过去依赖大规模兵力的传统作战模式。

他说:“未来你可能看到更小的作战单位,但分队数量会增加,因为他们将借助科技,以分散化的方式执行任务。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因为我们的部队具备更高素质的人力和领导层。”

陈振声指出,自1965年建军以来,我国从未依赖庞大人力,而是以科技作为倍增器。随着新一代科技出现,武装部队将进一步提高人力效能,让军人能更独立地执行任务。

延伸阅读

陈振声:多国要与我国在共同挑战上加强合作
陈振声:多国要与我国在共同挑战上加强合作
陈振声:采纳低成本高精度技术 确保国防开支效益最大化
陈振声:采纳低成本高精度技术 确保国防开支效益最大化

要让分散化的作战方式真正发挥效用,关键在于高素质的人员,这也是国民服役制度的重要意义所在。

有人认为,我国依赖一大批非正规军人组成的国民服役体系,在国防上可能是一种劣势,但陈振声受访时反驳说,事实正好相反,正因为有国民服役制度,我国才能从社会各领域调动具备不同背景和专长的人才,为国防注入独特的知识与技能组合,维持高素质的战斗力。这也构成我国军队得以分散化运作的基础。

例如,国民服役人员,甚至是尚未入伍者,就曾为部队的一些关键装备贡献创意,像是军用无人机的操控手柄,设计灵感就来自熟悉电玩的理工学院学生。

“国民服役制度的美妙之处,在于能调动全社会的好点子,设计出服役人员真正用得上的系统。”

陈振声认为,这些例子也说明,不应低估国民服役人员和战备军人的创意,以及将民用先进科技引入军事领域的潜力。

更多人愿加入武装部队志愿军团

除了正规和战备军人,社会上还有不少没有服役义务的人,愿为国防出一分力。他透露,有越来越多人愿意加入武装部队志愿军团(SAF Volunteer Corps),目前平均每八个申请者中录取一人,显示公众的强烈支持和兴趣。

志愿军团于2015年成立,让女性、第一代永久居民和新公民申请加入。经过训练后,他们可以承担的任务包括重要设施保安巡逻,以及在军舰上负责基本导航。过去10年,共有1500人加入志愿军团。

陈振声还说,国防部正探讨如何让更多未服役者以不同方式参与志愿军团,并考虑根据他们的专业技能,提供多元参与选项。

“这是我们的巨大优势。国防部和武装部队看到人们大力支持志愿军团,也深受鼓舞。”

他也注意到,随着科技的引入,军队对体能要求也有所变化,更注重智力和技术能力,而这也吸引更多女性加入正规军。目前,在海陆空和数码四大军种中,都有女性军人的积极参与。

另一方面,陆军正探讨多兴建一座室内实弹射击靶场中心(Multi-Mission Range Complex,简称MMRC),让战备军人能更规律地练习射击。

现有的室内实弹射击靶场中心位于巴西拉峇军营,2013年开幕,结合了七个靶场于一个建筑内,为军人提供不同的射击训练环境。

陈振声说,这就像人们可在全岛各地锻炼体能一样,新设施可帮助维持射击水平,也为更多人提供体验国民服役的机会。“当局准备好之后,将做出更多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