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当局即将展开研究的八个近海岛屿,其他岛屿其实同样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当局将把一些海岸保护研究工作与其他个别岛屿的评估与发展计划相结合。

公用局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这是为了优化资源利用。例如,乌敏岛和吉胆岛(Pulau Ketam)的评估工作将纳入东北海岸的海岸线研究,由公用局主导。这个研究也涵盖榜鹅和白沙,有关项目的具体进度安排尚待确定。

实马高岛的评估工作则会融入实马高开发方案研究,由国家环境局负责。实马高是我国的垃圾埋置场,使用寿命预计在2035年提前结束;它原来的预计使用寿命是到2045年。

环境局今年4月为实马高堤岸改善与发展方案的咨询工作进行招标。《联合早报》已向环境局查询这方面的进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配合成立10周年,于今年5月出版了《群岛:新加坡自然与历史记》(Archipelago of Islands: Natural and Other Histories of Singapore)。书中记载,我国有44个自然形成的岛屿和10个人造岛。

延伸阅读

我国10岛屿料明年展开护岸评估 应对海平面上升
我国10岛屿料明年展开护岸评估 应对海平面上升
我国约三成面积可高效吸水 防洪能力与纽约孟买多伦多相当
我国约三成面积可高效吸水 防洪能力与纽约孟买多伦多相当

书中指出,我国独立至今持续推动发展,同时推进填海工程,环境经历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发展因素直接导致栖息地流失,工业排放和开放式养殖的养分污染等也可能引发藻华,削弱生态系统的功能。藻华又称水华,是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突然过度增殖的自然现象,也是一种二次污染。

书中写道:“群岛是新加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会一直如此。我国利用这些岛屿的方式已经改变,岛屿的沿海社区也已大规模迁离,但我国对岛屿的依赖从未消失;甚至可以说,如今更加依赖近海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