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形式随着科技进步产生变化,许多读者从纸质书转向电子书,但无论阅读形式怎么改变,重要的是人们始终保持阅读习惯,因为“阅读是个人的功课”,AI无法替代。

新报业媒体信托主席许文远星期五(6月27日)在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为旗下华文媒体集团主办的第三届城市阅读节2025主持开幕式。他在致辞时强调,坚持阅读很重要。

虽然以当前科技发展趋势来看,AI可为人类解决的事情越来越多,但许文远有感而发说:“阅读是个人的功课,人不能什么都留给AI读进去、吐出来,因为人还需要有自己的领悟,需要有自己的感动。AI可以整理给我们看,但是不应该替代我们去感受。”

许文远:天天读早报 避免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许文远列举数据说明,虽然本地转向电子书的人较多,打击了出版业和书店的生存,但在欧美、日本等地偏好纸质阅读的读者仍在增加。甚至在中国,去年人均纸质阅读量较电子书高,阅读量也在普遍增加。

他强调,无论通过何种载体,重要的是坚持阅读。他引用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名言“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勉励大家多阅读,再打趣呼吁在场嘉宾:“为了避免面目可憎,大家没有三天就读书的话,也可以天天阅读早报。”

延伸阅读

李慧玲:新加坡成功是数十年耐心努力积累与妥协的结果
李慧玲:新加坡成功是数十年耐心努力积累与妥协的结果
“海鸥飞处”特展开放首日 300书迷走进“琼瑶书房”
“海鸥飞处”特展开放首日 300书迷走进“琼瑶书房”

他肯定华文媒体集团为推动阅读举办常年城市阅读节,除了让新加坡华人社会具备更好的文化面貌,“也让新加坡在世界中华文化圈里,继续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拥有自己的特色”。

李慧玲新书《思索的长度》发布

许文远也为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的新书《思索的长度》进行推介。新书收录了李慧玲在31年记者与媒体人生涯中写下的35篇涵盖海内外各领域的人物访谈,受访对象包括我国前外交部长杨荣文、刚卸任的前副总理王瑞杰、未成名前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等。

星期五的新书发布会上,李慧玲也与《联合早报》副总编辑韩咏红进行对谈。

城市阅读节为期六天 文学文化活动近30场

本届城市阅读节于6月27日至7月2日举行,为期六天;活动地点分别在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首都剧院、滨海艺术中心新电信水滨剧院。

共有近30场由本地与海外知名作家带来的文学讲座、新书分享会、艺术工坊、文史导览、电影放映会及展览;受邀嘉宾包括中国当代知名小说家王安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宏杰、花踪“马华文学大奖”得主龚万辉。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本地前资深外交官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作家尤今、作词人小寒等,也将分别会见观众和书迷,分享新著作。

许文远也说,与作家见面的活动,特别受读者欢迎,且经常爆满;主办方为了寻求赞助商支持而煞费苦心,这一切全是“为了推动阅读,因为阅读增进知识,拓宽视野,丰富想象,洗涤心灵”。

为了在我国建国60年之际感恩新加坡华文教师多年贡献,主办方也特别办了一场《刘三姐》电影专场放映会,邀请在职或已退休的华文教师报名免费观赏。

城市阅读节活动期间,在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也设有“海鸥飞处——走进琼瑶的书房”特展,以纪念在去年底离世的言情作家琼瑶。其孙女陈可嘉创设的“艺萌友”工作室也与主办方在现场打造“琼瑶书房”,让本地读者可一探琼瑶生前的复制手稿、著作与私物。特展入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