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敏岛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历史背景,可以成为学生的户外学习课室,改变他们对我国近海岛屿的印象。

立才中学中三生黄奕杰原以为乌敏岛的岛民都已搬离,上岛后才发现其实不然。他与岛民交流后也认识到,尽管乌敏岛与新加坡有一海之隔,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并无不同,用电需求就是一例。

黄奕杰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岛民选择使用太阳能发电,比起燃油更方便也更环保,是更多新加坡人应该学习的。

他认为,乌敏岛岛民有深厚的身份认同,待人处事带有温度,十分亲切。“我觉得新加坡人应该学习乌敏岛居民与他人交流时,展现出的同理心。”

黄奕杰相信户外课室的体验无法在校内复制。“我研究过很多关于黄冠鹎(Straw-headed Bulbul)的资料,但在乌敏岛上听到它们鸣叫、看到它们的身影时,我觉得大自然真美丽,也理解为什么要推动保育。”

延伸阅读

乌敏岛完成基建升级 五甘榜屋将修复供社区商业使用
乌敏岛完成基建升级 五甘榜屋将修复供社区商业使用
海岸保护部分研究将与岛屿发展计划整合 优化资源配置
海岸保护部分研究将与岛屿发展计划整合 优化资源配置
立才中学的学生与乌敏岛的岛民和业者交流,加深对乌敏岛的认识。(受访者提供)
立才中学的学生与乌敏岛的岛民和业者交流,加深对乌敏岛的认识。(受访者提供)

立才中学和德新中学与公园局合作,在星期六(6月28日)的乌敏岛节上设展,与公众分享乌敏岛作为户外课室的价值。

配合一年一度的乌敏岛日,德新中学中三生陈晶恩早前与岛民交流,了解岛上的生活,并学习如何开椰子等技能,这些经历在她星期六的首个自然导览任务中派上用场。

她说:“我有机会认识很多人,这是很难忘的体验。进行自然导览任务时,我其实很紧张,但参与者很热情,有一位阿姨说她很享受导览的过程,令我很欣慰。”

配合一年一度的乌敏岛日,德新中学的学生带公众导览乌敏岛,了解岛上的自然生态与文化遗产。(受访者提供)
配合一年一度的乌敏岛日,德新中学的学生带公众导览乌敏岛,了解岛上的自然生态与文化遗产。(受访者提供)

德新中学英文与英文文学教师黄美莹说:“乌敏岛是新加坡的一部分,新加坡由多个岛屿组成,希望岛屿的重要故事可以代代相传。”

她鼓励更多学校和教师带学生到乌敏岛,认识岛上的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  

立才中学生物高级教师陈冠睿说,带学生到乌敏岛学习,能让他们与岛民互动,探索岛上丰富的自然生态与文化遗产,并体悟如何推进保育工作。

“乌敏岛的用途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地平衡。希望学生意识到乌敏岛的未来发展其实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