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超老龄社会的需求,从明年1月1日起,首次捐血者的年龄上限,将从60岁调高至65岁,以扩大捐血者群体。
新加坡红十字会和卫生科学局星期六(6月28日)举办世界献血者日庆祝活动,活动主宾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致辞时宣布以上消息。
他指出,人口老龄化加剧了我国对血液的需求,而供应却因合格捐血者人数的减少而受到限制。新捐血者的数量也在下滑,从2013年的超过2万人,降至2024年的约1万8000人。
根据新加坡红十字会和卫生科学局发布的文告,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双重挑战,60岁及以上病患目前占总红血球使用量的60%,而合格捐血者的数量却在减少。自2013年,新捐血者人数下降超过11%,这一趋势令人担忧,因为我国对血液的需求只会持续增加。
首捐者65岁年限 做法与国际一致
王乙康说,许多愿意贡献力量的年长者,因首次捐血的60岁年龄限制而无法捐血。这一规定的初衷是为了减少体质较弱的年长者,在捐血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捐血可能导致的一些不良反应包括瘀伤、头晕、乏力和晕厥,但这并不仅限于年长者。
不过,随着我国预期寿命的延长,60岁及以上的群体通常可以保持健康。本地数据也显示,在首次捐血者中,随着年龄接近60岁限制,有不良反应者实际上有所减少。因此,不良反应预计不会在60岁之后突然增加。
卫生科学局决定从明年1月1日起,把首次捐血者的年龄上限提高至65岁。这一举措与香港、台湾、爱尔兰、荷兰、韩国和英国等地的捐血服务惯例一致。
王乙康在星期六上午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向2076名捐血者和37个组织颁奖,表扬他们对拯救生命和全国捐血计划的宝贵贡献。
夫妻俩都是超级捐献者 捐血中心曾是拍拖地点
其中一名“钻石奖”得主是郑馨月(64岁,销售经理),至今累计捐血103次。
男女捐血者要分别累计献血125次和100次,才可获颁钻石奖。郑馨月是今年获颁这个奖项的五名女性之一。
30多年前,郑馨月的男朋友、现任丈夫,是一名定期捐血者。两人当时拍拖的地方之一,就是欧南园的捐血中心。一同捐血后,他们还会拿着食物礼券,一起去用餐。
从此,捐血成了郑馨月的习惯,坚持每年四次,从未间断。
几年前,累计捐血169次的丈夫,因患上糖尿病需长期服药,无法继续。尽管如此,郑馨月依然坚持下去。
“他其实很失望,因为他的目标是达到200次,我继续的其中原因也是想达成他的心愿……许多人到了60岁时仍然健康,只要我身体允许,我会继续捐血。”
每次捐血最多可拯救三人。去年,我国有约3万5000名病患通过输血生命得以挽救。
这包括52岁的曾治维,他七岁时被诊断出患有罕见的遗传性血液病“重型地中海贫血症”(Thalassemia Major)。
“小时候,医生曾告诉父母,我可能活不到30岁,那时的医疗技术还不够先进,捐血供应、设施、卫生条件、辅助药物等都不完善。”
为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他从小每隔几年就须接受输血。从2019年起,他定期每三周输血一次。“因为本地有捐血者,我才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曾治维不仅完成大学学业、在审计和银行业中享有充实的职业生涯,也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目前他已退休,希望通过在红十字会担任义工,加入鼓励捐血的行列,回馈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