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稻农耕作确实辛苦,但在重视环保课题的现代,这个种植过程用水量大并排放温室气体是关注焦点。我国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张三管齐下改进水稻种植,不仅可节约用水,排放的温室气体也更少,种植规模扩大后还可以促进碳信用交易。

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Temasek Life Sciences Laboratory)发起了“水稻种植脱碳化”(Decarbonising Rice)项目,旨在推广以环保方式种植水稻;通过这个项目,如今已能把水稻种植的甲烷排放量和用水量各减一半,稻米产量则增加达5%。

稻米是全球近半人口的重要主食,随着全球人口迅速增长,预计全球稻米需求到了2050年会增加三成。

然而,种植水稻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这个领域排放的甲烷占全球甲烷排放量的10%。以每100年估算,甲烷的全球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28倍,对于加剧气候变化的影响更深远。

为遏制传统水稻种植对环境的影响,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拟议,采用滴灌技术来控制灌溉和施肥的方式,削减甲烷排放和水肥使用量,同时提高稻米产量。

延伸阅读

残障者当讲解员 带公众走进都市农场探索绿色生活
残障者当讲解员 带公众走进都市农场探索绿色生活
农作物快枯死?全球首创技术及时“救活”
农作物快枯死?全球首创技术及时“救活”

利用特制的灌溉水肥一体化解决方案也可在通过施肥提高产量的同时,抑制稻田淹水而产生的甲烷。研究院也培育出耐涝和耐旱等更能适应气候变化且生产力更高的水稻品种,大大提升种植效率。

水稻是全球近一半人口的重要主食,随着全球人口迅速增长,全球水稻需求到2050年预计激增三成。(吴先邦摄)
水稻是全球近一半人口的重要主食,随着全球人口迅速增长,全球水稻需求到2050年预计激增三成。(吴先邦摄)

今年第三季在100公顷田地种植

研究院从2022年起,在本地和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展开试验计划,目前筹备在今年第三季起扩大种植规模,在印度、老挝,以及印度尼西亚的100公顷田地展开种植。之后,此项目会进一步扩大规模,中短期目标是争取每一两个种植周期生产5万公吨的水稻。

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高级首席研究员尹中朝博士(58岁)是这个项目的研究主任之一。他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此项目能否取得成功,农民的支持非常重要。

试验区的农民起初心有疑虑,担心更环保的种植方式会影响产量,进而使收入减少。研究人员积极与当地农民建立互信,包括示范以更井然有序的种植法提高效率,让农民理解传统的种植法较随性,导致种子耗损大,发芽率不高,还引来老鼠和禽鸟到田间觅食。

针对技术改良是否会提高农民的耕作成本,尹中朝指出,如果更高效的种植法可节省用水,反而可帮助农民削减一大部分的成本,长期来看,整体成本很可能拉平,甚至减少,还可推动农业可持续性。

此项目要取得成功也须获得下游消费者的支持。尹中朝说,确保“脱碳水稻”的价格与传统水稻一样具竞争力是关键;好消息是,目前印度农民小批售卖“脱碳水稻”,价格与传统水稻有可比性。

生产碳信用是项目长期目标

更环保的种植法可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意味着这个项目具备碳信用的潜力,可让国家和企业用以抵消碳排放。每一碳信用单位相等于抵消一公吨的碳排放。

尹中朝说,产生碳信用来推进碳信用交易是此项目的长期目标,但现阶段的重点是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水稻种植脱碳化”项目今年初荣获“善资助力地球行动奖”(Giving to Amplify Earth Action Awards)。“善资助力地球行动”是世界经济论坛发起的全球倡议项目,旨在通过公私慈善伙伴关系,每年筹资3万亿美元,以推进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和保育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尹中朝说:“一个人唱不了一台戏,这个奖项是对整个团队,包括项目的资助方等支持者的认可。我们非常欣慰能获得这份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