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水产养殖业正经历转型阵痛期。过去两三年,估计有近40家海上渔场在当局协助下退场。本土海鲜产量同期虽下滑约两成,但整体生产力略有提升。
根据新加坡食品局数据,2019年至2022年,本地的海上渔场数量维持稳定,介于109至110家;之后开始大幅减少,2023年减至98家,到去年只剩72家,较2022年少了37家,减了约三分之一。
本地的海上渔场目前集中在北部的柔佛海峡。过去两年停业的渔场大多采用传统养殖方式,有些渔场因连年亏损,有些则因渔农年事已高,所以选择接受食品局提供的经济援助配套。
本地水产养殖业正经历转型阵痛期。过去两三年,估计有近40家海上渔场在当局协助下退场。本土海鲜产量同期虽下滑约两成,但整体生产力略有提升。
根据新加坡食品局数据,2019年至2022年,本地的海上渔场数量维持稳定,介于109至110家;之后开始大幅减少,2023年减至98家,到去年只剩72家,较2022年少了37家,减了约三分之一。
本地的海上渔场目前集中在北部的柔佛海峡。过去两年停业的渔场大多采用传统养殖方式,有些渔场因连年亏损,有些则因渔农年事已高,所以选择接受食品局提供的经济援助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