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近30年来,每逢年中和年尾两三个月的榴梿季节,淡滨尼81街组屋底层商店外,总会飘来一阵阵榴梿的诱人香气,以及六旬榴梿商贩李万隆忙碌的身影。
他没有自己的店面,只在榴梿季节租用商店前的一小块空间摆摊。
“我只在榴梿季节做生意,租个店面不划算。虽然有店面看起来更有档次,但也无所谓,因为我做的是熟客生意。”
记者在榴梿货车抵达前抓住机会采访李万隆。短短30分钟内,就有至少四名熟客来电预订榴梿,还有不少是发短信下单的。
他说,大约四分之一的货都是老顾客预订的,其中不少人已跟他买了超过20年。他会将预订单写在纸条上,等榴梿运到后分装在塑料筐里,等顾客上门取货。
走道旁整齐排放着一筐筐榴梿,成了邻里间熟悉的风景。
李万隆起初踏入榴梿生意,是因为朋友的亲戚在马来西亚柔佛州东甲拥有榴梿园。他为了尝试这门小本生意,辞去全职工作,从此每年榴梿季开档,其余时间则兼职当送信员。
待客无偏见 相逢变挚友
一晃就是30年。他坚信,成功的关键在于诚信待客,不求一次性的利润,而是建立长期信任。
他最难忘的一位顾客,是一名已故的七旬老伯。20多年前,老伯第一次光顾,只买了一个5角钱的便宜榴梿,还请他帮忙开壳打包。
接下来几天,老伯又光顾了三四次,每次买得更多,也开始挑选更好的榴梿。最终,他甚至一次买下100公斤猫山王,花了上千元。
“这说明待客不能有偏见。即便顾客只买一点,也应该真诚对待。不能因为有人只买了5角钱的榴梿,就小看他们。”
榴梿季节期间,李万隆每天进口约100至300公斤的榴梿。他从不打算把生意做大,只求养家糊口、过得踏实。
“很多顾客如今已成为朋友,有些还一起出国旅行,有时也会带食物来给我吃。如果没有顾客的信任,即便卖再多榴梿我也不会开心。能够赢得顾客的信赖和支持,是我最大的成就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