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塔地铁站外,乘客用手机刷交通卡、系好安全带,便可搭上色彩鲜艳的自动驾驶小巴,以每小时30多公里的速度沿着珠江前行。小巴行驶平稳,与一般巴士无异。

这条由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运营的“广州塔路线”,约九公里长,设有五个站点,车内语音不仅提醒乘客坐好扶稳,还会介绍当地地标、俗称“小蛮腰”的广州塔。

类似这样的自驾小巴,未来也可能在新加坡街头出现。

随着我国加快自驾车的部署进度,不少中国自驾车企业有意进军或扩大新加坡的业务,盼让更多本地公众体验这项技术。目前,除了已在新加坡设有分支并运营自驾小巴和清洁车的文远知行(WeRide),小马智行(Pony.ai)和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Apollo Go)也在积极布局。

2016年成立的小马智行主攻乘用车和卡车,全球自驾车队超过440辆,目前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一线城市,提供全无人自驾德士服务,服务区域约2000平方公里。公司业务如今更已扩展至韩国和卢森堡。

延伸阅读

自动驾驶接驳巴士 今年第四季驶入榜鹅
自动驾驶接驳巴士 今年第四季驶入榜鹅
自驾车不会完全取代人力 政府承诺协助德士和私召车司机过渡
自驾车不会完全取代人力 政府承诺协助德士和私召车司机过渡

小马智行去年与我国康福德高集团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推动自驾德士在本地大规模商业化。

小马智行首席执行官:自驾车比人驾车安全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彭军说,自驾车企业之前专注于提升自驾技术的安全和效率,并降低成本,随着这几方面已基本达成,接下来五年的重点将是扩大规模、按需定制,将技术带入更多城市和生活场景。

今年,小马智行已开始量产第七代自驾德士,年底有望突破千辆。车款包括丰田铂智4X、北汽极狐阿尔法T5,以及广汽埃安霸王龙。彭军希望,今年能在新加坡小规模试行第七代德士。

“很多事情须要大家一起努力突破,我们提供技术,康福德高负责运营,还须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

他认为,万事起头难,但只要迈出第一步,公众体验过后,看到自驾德士的好处,未来要扩大规模就容易多了。

彭军指出,安全是自驾车的主要优势,小马智行车辆的安全性,比同一地区的人类司机高10倍,累计行驶5000万公里未发生涉及人员伤亡的主责事故,只是偶有被其他车辆碰撞的“磕磕碰碰”。

总部同样设在广州的文远知行,目前在全球10个国家、30座城市开展自驾研发、测试及运营,涵盖德士、小巴、货运车和清洁车等1200辆自驾车,累计行驶4000万公里,同样未发生主责事故。

文远知行新加坡总经理许开新博士说,公司去年开始与我国私人巴士业者EZ Buzz合作,在圣淘沙名胜世界运营的自驾小巴,今年1月已获准拆除方向盘。车上配有安全员,并要求乘客系好安全带才启程。

部分本地巴士司机 已受训转任安全员

许开新说,一些本地巴士司机已接受培训,转任安全员。公司希望与新加坡伙伴合作,协助巴士司机提升技能和转型,担任安全员和远程操作员,避免因自驾车普及而担心失业。

除了圣淘沙,文远知行的自驾清洁车也已在滨海通道、滨海艺术中心和榜鹅数码园区等地投入使用。

许开新指出,公司积累的运营经验,有助于快速在榜鹅和登加等组屋区部署自驾小巴。公司也希望引进更多车型,包括可载22名乘客、允许站立的自驾巴士。

“我们视新加坡为主要目标市场之一,希望能扩大运营范围,成为新加坡部署自驾车的关键伙伴。”

彭博社早前引述知情人士报道,百度计划最快今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推出萝卜快跑的自驾德士服务,目前正与潜在合作伙伴洽谈,探讨适合这两个市场的商业模式。

在中国,自驾公共交通的发展正在不断推进。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自2018年起,启动自驾出租车服务,2021年推出自驾巴士。至今,出租车已接载超过200万人次、累计行驶1000万公里,巴士则服务超过110万人次、行驶220万公里,皆未发生责任事故。

集团目前使用的50辆自驾小巴,是向文远知行和宇通集团定制。集团共开通12条路线,包括广州塔路线,以及今年4月首次在广州市中心城区主干道、以文旅为主题的路线。

集团自动驾驶项目筹备组组长张友信受访时说,集团接下来计划按常规的公交需求,定制自驾巴士,一辆大概可坐18人左右,并设有站立空间,尽管目前政策尚不允许乘客站立。

同时,集团也正协助司机等员工进行转岗培训,以满足安全、维修保养和应急等方面的人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