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拍下舌头,回答简单的健康状况问题,属于你的身体状况诊断就出来了。
这是新联科技(Synapxe)一系列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的新产品之一,特点是结合中医的舌诊和大数据模型,让使用者在手机上就能掌握身体状况。
这款应用名为“Synseh”(音同“sinseh”,即中医师),目前还在概念验证阶段。只须一张舌头照片、填写简单问卷,应用就能快速生成专属报告。报告中会得知自己自己属于哪种体质,并获得饮食和生活起居方面的调养建议。
从中医到数据分析 再世华佗不是梦?
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高级专家王彦淳是“Synseh”应用的主创人员之一。她在投入数据分析之前,是一名合格的中医师,曾行医两年。王彦淳自小对营养学感兴趣,后来因为参与田径队活动常受伤而接触了中医。大学时,她报考了南洋理工大学的中医与生物学双学位课程。
在本地中医诊所行医两年后,王彦淳觉得科技能改善医疗现况,例如利用AI分诊减轻负担等,于是她报读了数据科学,将医疗知识与数据科学进行结合,开启自身的数码转型之路。
记者采访当日挑战了王彦淳,先是让她以中医师看诊的方式,通过望闻问切来进行诊断;之后再通过Synseh应用进行测试。
看似简单的过程,背后除了有强大的研究团队进行反复测试,开发团队特别与新加坡中医学院的讲师和中医师合作,为舌头图像标注裂纹、齿痕、红点等特征,并由资深中医师评估,建立相关数据库。
王彦淳说:“舌象分析只是我们迈入中医领域的第一步。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尝试,评估人工智能应用于本地中医领域的潜力。”
推拿结合看诊 “艾玛”让中医师更专注治疗
“很多人误解推拿与按摩——推拿是中医里的一种治疗方式,而按摩是休闲放松的服务,两者其实是不同的。”
采访何敬仪时,她看记者兴致勃勃想要来“享受”,特意先提醒记者。何敬仪是在职中医师,同时也在修读博士学位。她最近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博士论文研究,探讨结合AI技术的推拿机器人EMMA(艾玛)如何更好帮助达到更好的疗效。
EMMA推拿机器人于2015年由张艺钟博士率领的AiTreat团队研发,2017年在新医馆中医诊所投入服务,至今已累积至少10万次的推拿疗程。何敬仪说,AI在中医上的应用看似不广,原因是大家误会中医是很传统的,与科技大相径庭。
“但其实在中国,AI在中医的应用已经很广泛。例如,有些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学生,会把名老中医的看诊经验输入大数据中,最后AI看诊的思路与诊断与名老中医的非常接近。”
那作为一名患者,这台结合AI技术的推拿机器人又有何帮助?它与一般的中医推拿有什么不同呢?
EMMA的创始人之一,同是在职中医师的林慧敏指出,EMMA在推拿时能感受到肌肉的变化,若是患者觉得力度太大会自动进行调整。另外,EMMA会比较左右两边肌肉的不同,根据推拿时的相应穴位,整理出一份“诊断报告”,协助中医师进行后续的疗程。最后,EMMA推拿机器人不会累,且力度是通过电脑设置的,适合用在重复性的推拿手法治疗,减轻推拿师的负担。
何敬仪说,EMMA不是用来取代推拿师的,一些复杂的治疗手法或是后续的治疗都需要推拿师进行。另外,以往推拿患者可能凭感觉叙述症状和疗效,但现在有了数据,治疗的过程和效果可以更好地记录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