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或许是碳排放的罪魁祸首,但在推动采用可持续能源方面,仍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第14届世界城市峰会市长论坛(Mayors Forum of the World Cities Summit)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国家发展部长徐芳达星期四(7月3日)为论坛开幕时,向与会代表阐述新加坡的宜居框架(Liveability Framework),探讨重新思考城市能源转型。

宜居框架涵盖多方面,例如提供人民可负担的住房、提供可靠高效的市政服务,以及管理城市水资源以增强水供韧性等。

担任论坛主席的徐芳达在谈到能源转型课题时指出,城市在引领全球能源转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城市可能是碳和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但也能发挥力量来推动采用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

他以作为城市国家的新加坡为例,表明我国致力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由于新加坡是资源有限的城市,可再生能源的选择也有限,因此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延伸阅读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374兆瓦 10年来增长逾六倍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374兆瓦 10年来增长逾六倍

新加坡的其中一个工作重点是绿化建筑物,因为建筑物的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约两成。第一步是提升能源效率,并最迟于2030年绿化八成的建筑物,而这需要政府与建筑业有关各方密切合作。政府也通过监管手段和推行奖励计划来实现目标。

“我们的抱负或许很大,但它们无疑是我们必须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牵涉艰难的取舍与选择,但我们必须坚持走下去,因为不作为的代价会大得多。”

虽然宜居框架以新加坡的经验为基础,当中一些内容或引起其他城市的共鸣。徐芳达希望能继续让其他城市了解这一宜居框架,因为大家都有志于提升宜居性和永续性。

本届世界城市峰会市长论坛由我国宜居城市中心(Centre for Liveable Cities)和维也纳城市创新中心(Urban Innovation Vienna)联办,主题为“宜居与永续城市:地方解决方案具全球影响力”。

徐芳达:城市运作环境各不同 但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维也纳以高素质的公共服务、包容与可持续的城市政策,以及对气候中和(climate neutrality)的承诺脱颖而出,于2020年赢得由市区重建局和宜居城市中心联颁的“李光耀世界城市奖”。

徐芳达告诉与会代表,不同城市的运作环境各不相同,但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可通过相互学习与合作来加速解决问题,并扩大各城市的解决方案的影响力。

这次的市长论坛,有50多个城市的逾200名市长和城市领导人出席。在会上,宜居城市中心和维也纳城市创新中心也推出联合出版的“公共住房的未来:深入了解新加坡和维也纳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