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的岁月,60张照片、新加坡独立建国60周年庆典。

60岁即将退休的郑爷爷,在康伟小学五年级生廖文曦、傅鈺鈞,以及仲昱丞携手创作的广播剧本《修好玩具,修好“心”》里得到领悟:原来人生“60”不是尽头,而是另一段“60”的开始。

由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联合新报业媒体电台UFM100.3主办,圣婴中学协办的“与声剧来”华文广播剧创作比赛,今年迈入第11个年头,颁奖礼于昨晚举行。比赛沿用去年的出题模式,为学生提供三个主题选项,分别是配合今年建国60年的数字意像“60”,预设对白“AI真的做到了”,以及特选音效“脚步声”。

今年的比赛有双重意义,既恰逢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成立20周年,也是这项比赛首次开放给小学生参加。比赛最终吸引的参赛者人数创新高,共有来自69所学府的850名学生参赛,其中包括149名小学生,带来了65份作品。

《修好玩具,修好“心”》获选为小学生A组优秀剧本奖的五部作品之一。

延伸阅读

南中生将“不孝”喻为病毒 “与声剧来”比赛获创意奖
南中生将“不孝”喻为病毒 “与声剧来”比赛获创意奖

万事起头难,迟迟没有灵感的三个好同学,最终在仲昱丞偶遇组屋楼下为孩子们修玩具的老爷爷后得到了启发:“老爷爷跟我说,为孩子们修玩具前的生活无趣又孤独,是修玩具让他的生活重新充实起来。”

当AI也生出情感 巧妙反转引思

今年脱颖而出的冠军作品,是南洋女中15岁中四生陈逸庭与李思颉携手创作的《我是谁》,以AI能否生出感情的反转又反转高能剧情,引人反思。

《我是谁》的灵感源自李思颉在学校文学班写过的一篇作品,讲述机器人以为自己是人,想过要图灵测试。在过分理性的未来世界里,让冰冷的机器人小智生出自我灵魂,却发现原来科学家陈暄,才是忘了自己是AI的实验数据。

对两个女生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把八页内容修减到只剩三页,还得保留故事的精华。

陈逸庭说:“学写广播剧让我学会如何用声音和声调来表达情绪并推展故事,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担任颁奖典礼主宾的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教育部政务部长刘洁敏说:“今年的参赛作品水平都很高。可见参赛的学生不只创意十足,写作能力也越来越好。看到我们的活动推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华文,也能让他们学有所得,我感到无比欣慰。”

B组七部获得前三甲和优秀剧本奖的剧本已制作成广播剧,7月至8月在电台UFM100.3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