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洋生态馆成功培育出15种鲨鱼与鳐鱼,包括极度濒危种类,并将一些捐赠给海外水族馆,也准备把一些放归野外。

位于圣淘沙名胜世界的海洋生态馆(Singapore Oceanarium)扩建更名后,即将于本月24日重新对外开放。这个水族馆提升后致力成为亚洲领先的海洋生物保育研究中心,鲨鱼和鳐鱼繁育放归计划是主要研究项目之一。

生态馆负责人星期五(7月4日)向媒体介绍了馆内新设的研究与学习中心,以及它同本地与海外机构合作的研究与保育项目。这包括和国际联合组织ReShark合作,参与濒危物种豹纹鲨的繁育工作,要协助印度尼西亚拉贾阿帕特群岛(Raja Ampat)海域恢复野生种群。

生态馆生命科学部助理副总裁格兰.亚伯(Grant Abel)说:“我们会关注鲨鱼的遗传背景,这非常重要,因为了解它们的基因有助于追溯它们最初来源的种群和区域。”

这是因为通过建立健康且遗传基因多元丰富的种群,可确保野外放归长期成功。

延伸阅读

海洋生态馆7月23日开放 22主题区探索海底世界
海洋生态馆7月23日开放 22主题区探索海底世界
海洋馆“十二载创造精彩”增设特展区
海洋馆“十二载创造精彩”增设特展区

除了豹纹鲨,生态馆还成功繁育了更稀有的圆犁头鳐,这在全球海洋馆还是首例。这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海洋生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为了妥善照料海洋生物,生态馆持续为员工提供培训,包括邀请海外专家前来主持专业训练、派送员工到海外参加国际会议和工作坊等,并继续投资于水生兽医设施如诊断设备、临床和环境实验室等。目前有200多名水生兽医、动物护理专员、实验室专员等,负责分工照护馆内动物。

新加坡海洋生态馆设立研究与学习中心,备有兽医设施如诊断设备、临床和环境实验室等,供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使用,以妥善照料馆内动物和进行保育项目等。(关俊威摄)
新加坡海洋生态馆设立研究与学习中心,备有兽医设施如诊断设备、临床和环境实验室等,供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使用,以妥善照料馆内动物和进行保育项目等。(关俊威摄)

生态馆有22个主题展区 介绍海洋生物习性和环境

生态馆有22个主题展区,向访客介绍各种海洋生物的习性和生活环境等。例如“鲸落与海洋山”区域,不仅还原鲸落生态系统的场景,还将展出17种深海物种。鲸落是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

生态馆生命科学部海洋生物保育族群管理经理萨拉姆(Salam Marikan)说,生态馆引进的每个物种都有特殊意义,最主要是为了研究。譬如,生态馆与海外研究深海生物的机构合作,获得一些深海生物后,除了展出让访客有机会一睹特殊物种外,生态馆也有机会学习和了解如何照料和饲养这些动物。

深海物种各有特殊生活习性,为了协助它们适应环境,工作人员下了不少功夫,研究和了解适合它们的最佳生活条件。馆内的每个展箱就是根据各物种原来栖息地的条件而设计。

由于深海栖息地的水压难以模拟,工作人员便根据物种需求,调整环境光线的色调、海水的盐度、布置的底材和水温等,尽量打造和它们的栖息相近的环境。

萨拉姆透露,工作人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调整光线颜色,帮助不同物种适应水箱环境;一些深海冷水区的物种在运送中不免遭遇水温升高,工作人员便花了数周时间调整水温,循序渐进地帮助水族适应冷水,确保它们安全过渡到新家。

生态馆也成功养护了深海的牡丹虾长达一年。这一物种在日本或其他机构的人工照料下,一般没能活超过三个月。

萨拉姆说:“其实海洋馆还有不少其他深海物种,目前主要还在研究和适应阶段,希望将来有机会展出并丰富混养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