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独立前实行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一直到今日依然贯彻自力更生这项重要原则。任何对公积金制度的政策调整须深思熟虑,并且不断改进来顺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国务资政李显龙星期六(7月5日)出席中央公积金局70周年纪念书刊推介活动时,回顾并肯定公积金制度的发展,使我国能帮助国人审慎规划退休储蓄,维持就业。
他致辞时说,公积金是规定缴费计划,根据个人过去储存的公积金额来完全资助所得利益,每一代人资助自己的退休需求,避免对下一代造成负担。制度下所强调的公平与个人责任,鼓励人们对就业、退休和活跃养老保持积极态度。
尽管如此,我国政府理解低收入员工和家庭主妇等群体面对的局限,为此针对性地通过就业入息补助、乐龄补贴等计划给予援助,并为建国一代、立国一代等不同年龄层推出配套,以及在经济表现良好时提供公积金补贴。
政府须耐心清楚解释公积金制度 才能发挥最好效应
李资政也指出,任何对公积金制的调整和决定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因为这会影响数以百万计的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有效的公积金制度,耐心并清楚地向国人解释,唯有获得人民对机制的信心和支持,才能发挥最好的效应。
他对国人对公积金制存在高度信任感到欣慰。他说,许多会员自愿用现金为自己和家人填补公积金户头。去年,公积金会员的填补数量达87万5000项,总额近50亿元。年满65岁的国人,仍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不提出存款,放心地把存款留在公积金户头。政府花了很长时间建立这份信任,绝不能视为理所当然。
但李资政也强调,没有一个制度是完美的。社会需求和工作模式改变,加上人们寿命延长,我国须不断改进并更新公积金制来满足新一代国人的需求。
过去数十载,公积金制便经历好些调整,有时会牵涉艰难抉择。李显龙忆述,1985年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政府决定把雇主的公积金缴交率下调15个百分点,意味员工的薪资减少。尽管这是艰难决定,却是恢复经济的唯一快速办法。
政府因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美国九一一恐怖袭击,也分别在1997/98年期间,以及2000年代初期下调公积金缴交率,直到2015年才达到我国理想中的37%总缴交率。此外,随着人们寿命延长至七八十岁,允许会员在55岁一次过提取公积金存款的政策须改变,以免未谨慎使用退休金的人很快就耗尽储蓄。
他指出,把公积金提取年龄提高到60岁的建议,当年引起强烈反弹。政府最终寻得其他方案,推出“最低存款”(现为退休存款),确保会员年满55岁时保留一定存款,日后有充足的退休储蓄。2009年,政府推出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CPF Life),让国人在晚年时能终身领取退休入息。为鼓励人们继续工作,政府也提高退休年龄和重新雇佣年龄,但决定不会延后发放入息。
李资政提醒,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改进过程,是许多公共政策事宜的特性。我国须应对任何新的需求并解决问题,但不能指望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应与时俱进,持续完善制度。
“公积金就是其中一项这样的政府政策,如同住房、医疗、教育、国家安全等其他政策一样,都讲述了新加坡故事,一个强调自力更生、创造力和不断改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