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年前初版时的本地淡米尔协会周报,到如今通过纸质日报、网站、手机应用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报道淡米尔群体关注事件的母语媒体,《淡米尔之声》见证了历史,也开创了先河。始终不变的是它为印族同胞和使用淡米尔语群体发声的承诺。

《淡米尔之声》在1935年由萨仁葛帕尼(G Sarangapany)创办,经历过英殖民统治和日据时期的动荡,见证了新加坡独立的历史,也承载了我国高速发展、社会经历翻天覆地革新年间,印族同胞们的所思所想。

报纸如镜照社群 时代变迁考毅力

报刊总编辑拉贾瑟伽(T Raja Segar)在星期天(7月6日)举办的90周年报庆晚宴致辞时形容,对几代人来说,《淡米尔之声》远不只是一份报纸——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淡米尔社群的种种,为他们提供发声的平台,让他们能以自己的身份、语言和文化为荣。

然而,作为母语媒体,在我国年轻一代母语式微、网络平台取代传统媒体、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改变生活和信息获取途径的时代,保持与读者的联系并非易事。

印族在本地三大族群中人口最少,加上印族语言多元,让原本就因为市场极小而处于劣势的《淡米尔之声》,面对比其他母语报章更为严峻的考验。

延伸阅读

杨莉明:母语媒体存续靠各方协力维系 政府会继续支持
杨莉明:母语媒体存续靠各方协力维系 政府会继续支持

除了读者减少,人才招募不易也是所有母语媒体面对的共同难题。尤其是在本地没有相关全职大学课程为淡米尔文报刊培育人才,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拉贾瑟伽向过去和现在的记者、编辑、撰稿人,以及读者致敬,指出是他们的热情与奉献精神,让这份报刊得以延续并蓬勃发展。

《淡米尔之声》报庆晚宴共吸引了约1000名宾客到场,尚达曼总统作为主宾出席报庆晚宴时,也为报刊的三任前总编辑颁发谢礼。

展望未来,《淡米尔之声》也在90周年晚宴上,分别与印度淡米尔语报纸、新加坡印度人发展协会和新加坡印度人教育基金签署谅解备忘录,加强内容共享、合作举办青年对话和教育项目,并重启萨仁葛帕尼教育信托基金(G. Sarangapany Education Trust Fund)以支持更多印族学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