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跨岛线会从地下深达约80米穿过中央集水地带自然保护区,这是自然组织通过建设性对话,得以说服政府落实的必要环境影响缓解措施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对自然组织和政府都是双赢的结果。

直穿自然保护区的跨岛线第二阶段星期一(7月7日)正式动土。当年参与咨询的蜘蛛学家许国丰在动土仪式上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自然组织基于预防原则,倡议“绕道”沿着自然保护区边缘底下建造跨岛线,因为自然保护区是“神圣”的。

不过,考虑到政府在平衡建设成本,以及“直穿”方案可以节省约六分钟的通行时间等因素,自然组织也愿意让步接受这个做法,但前提是工程须落实环境缓解措施。

新加坡前大使许国丰,专研东南亚,尤其是新加坡和文莱的蜘蛛。他早前为书籍“Peace with Nature”(意指与大自然和平共存)撰写文章,整理了他多年积累的保育经验。也许和早年的外交经历有关,许国丰笔下的文字,正如他应对采访问题一样,遣词用字谨慎,展现出如何以理性推进建设性对话。(档案照片)
新加坡前大使许国丰,专研东南亚,尤其是新加坡和文莱的蜘蛛。他早前为书籍“Peace with Nature”(意指与大自然和平共存)撰写文章,整理了他多年积累的保育经验。也许和早年的外交经历有关,许国丰笔下的文字,正如他应对采访问题一样,遣词用字谨慎,展现出如何以理性推进建设性对话。(档案照片)

2019年,政府经过六年的公众咨询和深入研究,宣布让跨岛线“直穿”,而不是“绕道”沿着自然保护区边缘底下建造。

除了为跨岛线展开环境影响评估并发布两份报告,陆路交通管理局在土壤调查方面,也把用于调查的钻孔数量从72个减至16个,过程中也收集渗漏的地下水,避免渗入周围土壤。

延伸阅读

地铁跨岛线次阶段动工 2032年完成
地铁跨岛线次阶段动工 2032年完成
如蜂蝶授粉 蜘蛛学家许国丰为保育播种
如蜂蝶授粉   蜘蛛学家许国丰为保育播种

当局也安装摄像系统,观察工程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为缓解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直穿自然保护区的隧道在地深80米,比一般的地铁隧道挖掘工作还深。

交通部代部长兼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萧振祥为跨岛线第二阶段动土仪式致辞时说,兴建跨岛线不单是基础建设项目,背后更离不开为项目倾力付出的人。

他上星期六(5日)在脸书发文说,近期与一些自然爱好者叙旧,忆述起12年前为跨岛线与自然组织进行的咨询工作十分艰巨,政府与自然组织起初都不信任彼此。

“有一群自然爱好者致力与政府建立关系,坦诚分享不同观点。最重要的是,他们采取具建设性和着眼长远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正是这批领导助我们达成共识。”

许国丰:保育与发展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在许国丰看来,自然组织提倡保育,政策制定者则得满足基础建设发展的国家需求,双方的隔阂会一直存在。

“保育与发展的矛盾是不能逃避的现实,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管理发展与保育不可避免的紧张关系。”

他认为,保育与发展未必能取得恰到好处的平衡,但推行建设性对话建立在相互尊重,以及“自然保护区不应被开发”的社会契约上。

“保育与发展的争议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键在于要如何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与理解,而不是妖魔化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