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华人博物馆国大峇峇屋关闭搬空后,本周开始推出“解密之旅”,带领公众深入了解这个建筑的设计、建造和文物保护的技术与挑战。
坐落在尼路(Neil Road)的土生华人博物馆国大峇峇屋(NUS Baba House)今年5月底正式关闭,进行为期两年的大规模修复和保护工程。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搬空了峇峇屋里原有的家具后,从本周四(7月10日)起,将推出“峇峇屋解密之旅”(Baba House Exposed Tour),让公众可以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空荡荡的峇峇屋里参观,深入了解这座土生华人建筑的设计元素、建造和保护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以及修复过程中专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别具一格的“峇峇屋解密之旅”在7月和8月举行八周,固定在每周四至周六举行。每天只办一场,从上午10时开始至11时30分结束。公众可在这90分钟的讲解过程中,近距离看到已经搬空的峇峇屋,以及建筑本身现有的状况,包括气候、环境潮湿等因素造成的裂痕和腐坏。
国大在正式对公众开放前,邀请媒体到峇峇屋体验这个以建筑和修复为主题的“峇峇屋解密之旅”。
项目执行人员周舒妤指出,作为土生华人的房子,峇峇屋的建筑内外都包含了许多华人文化的元素,例如建筑外以“剪粘”手法贴出的凤凰和牡丹图案,屋内会客厅墙上的装饰图案中雕有长得像蝙蝠形状的菱角,寓意福气。除此之外,研究员也在墙上发现了充满浓郁南洋娘惹风情的木薯和香蕉叶雕刻。
周舒妤指出,这些菱角、木薯和香蕉叶等图案原本被家具遮挡,在搬空了家具后才得以更清楚地展示给参观者欣赏。
她也指出屋里和屋外有多处裂缝和壁癌,国大在正式修复前已经聘请了建材原料专家对建筑进行研究,一探墙内的温度、潮湿度等,并用小面积实验的方式来研究最适合用来修补建筑原材料石灰灰泥的建材。壁癌学名为白华现象,是指在混凝土中的水溶性物质(氢氧化钙)被水分溶解,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接触后形成白色的结晶(碳酸钙结晶)。
国大峇峇屋在2006年由国大出资收购,资金来自已故土生华人领袖陈祯禄的幼女陈金蕊。2005年陈金蕊向国大捐赠400万元,让国大以200万元买下这座战前建成的联排式房屋,其余款项作为修复用途。
本周四开始的“峇峇屋解密之旅”是一项收费的导览活动。新加坡居民、海内外学生和国大员工和师生等收费15元,外国居民和旅客收费23元。公众购票时必须另外支付购票平台的服务费和消费税。由于峇峇屋建筑面积不大,因此每场导览活动的参与人数有限。根据网上查询,7月有部分日期的导览票已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