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公共交通增添新标志,提醒公众文明乘车,半年以来,陆路交通管理局发出160多张违例通知单,环比增加三倍。多数受访乘客认为,乘车秩序改善不少,但也有人觉得新标志若列明刑罚,会更有威慑力。
自去年底,陆交局着手在地铁和巴士张贴新标志,包括提醒巴士和地铁乘客使用手机或讲话时要小声,以及不要在列车占用多个座位,或坐在列车地板上,鼓励乘客举止文明,更有公德心,提升搭乘体验。
陆交局发言人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当局从去年12月至今年5月针对地铁上的不文明行为加强执法,共发出160多张违例通知单。这是去年6月至11月的四倍多。
根据快捷交通系统条例,地铁乘客若有滋扰行为,会接到违例通知单,每项违规行为可面对最高500元的罚款。其他较严重的违规行为,例如弄脏地铁设施,可面对最高5000元的罚款。
巴士业者也有一套管理滋扰行为的流程。例如,巴士车长接到有人投诉乘客手机音量太大,会先劝请乘客停止干扰。如果乘客屡劝不听,车长会通知巴士运营控制中心,确认下一步。
若滋扰情况严重,地铁和巴士业者都有权要求乘客下车,或交由警方处理。
《联合早报》记者星期二(7月8日)中午搭乘南北线和环线地铁,能轻易在车厢内看到三个新标志,但标贴位置并没有比原有禁令标志高。原有禁令标志是禁止吸烟、吃喝,以及携带易燃液体或气体,都列明具体罚款额,新标志则未标示。
乘客萨朗(37岁,程序员)说,每天傍晚都要搭乘南北线回家,之前发现经常有年长者在车厢内开大声量看视频,但最近情况有所改善。
另一名乘客马依涵(21岁,大学生)坦言,过去列车满座时,会与朋友们席地而坐。不过,自从几个月前发现车厢上贴了新标志后,她才意识到这么做是不对的。
有乘客认为新标志作用有限
然而,也有一些乘客认为新标志作用有限。
杨姓乘客(53岁,自雇人士)说,虽然陆交局本意良好,但这三个标志并没有列明具体刑罚,威慑力不大。“比如放低音量,要超过多少分贝才算违规?会罚款多少钱?这些都应该注明。”
另一名乘客伊萨(66岁,退休人士)认为,列车内不守规矩者大多是游客,他们可能没注意到相关标志。
易塔通通讯与客服体验总监林庆豪受询时说,新标志能让前线员工遇到不礼貌行为时,更有信心介入处理。“公司将继续与当局和前线员工努力,确保所有乘客都有安全且相互尊重的乘车体验。”
根据刑事法典第290条文,因公共滋扰被判罪成的违例者,可面对坐牢最长三个月,或罚款不超过2000元,或两者兼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