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虽有超过九成食品依赖进口,但依然能维持高度食品安全,这引起了周佳燕的兴趣,促使她在四年前离开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加入新加坡食品局。

周佳燕(32岁)大学修读环境学,在永续部任职期间负责国际关系事务。食品安全对她而言是全新的领域,一切必须从零开始学习,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她目前是食品局联合行动署风险管理与监督部助理司长,主要工作包括评估新的海外食品来源是否安全,以及制定食品安全相关政策。

她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起初最大的困难是须掌握大量技术知识,例如各国的食品安全法规和不同类型的食安风险。在上司和同事的指导下,加上自行上网学习,她才能逐渐上手。

“我也运用国际关系方面的背景,协助团队更好地与海外机构打交道,与大家一起提升团队的能力。”

延伸阅读

陈振声: 照顾好公职人员 才能守护好新加坡和国人
陈振声: 照顾好公职人员 才能守护好新加坡和国人
陈振声:优化公共服务须靠全体公务员出力
陈振声:优化公共服务须靠全体公务员出力

周佳燕有时须出国考察,至今去过希腊、立陶宛和土耳其。

她说:“看到来自新认证来源的产品出现在本地货架上,真的很有成就感。能为扩大我国食品供应、同时守护食品安全尽一分力,让我很自豪,这是个特别有意义的时刻。”

周佳燕是今年的公共服务转型奖(Public Sector Transformation Award)得主之一,获颁技能提升卓越奖。

胡育辉:根据不同合作伙伴 调整接触方式

今年有140名个人和机构获得公共服务转型奖。奖项分15个类别,包括两个新设类别,即合作赋能奖和职场转型奖。颁奖典礼于星期二(7月8日)的公共服务节开幕活动上举行。

人民协会静山选区办事处理事长胡育辉(45岁)获得合作赋能奖。除了协助主办社区基层活动外,他平时也必须与不同团体接洽,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胡育辉会根据不同的合作伙伴调整接触方式。

他举例说,若对象是学生和年轻人,他会尝试了解他们的特长和志向,看如何安排他们参与现有的一些计划或活动,并在过程中给予指导;企业伙伴可能是为了满足企业社会责任而寻求合作,所以就必须找出可合作的项目。关键在于,“无论合作对象是谁,最重要的是建立长远,而非一次性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