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公众误入诈骗陷阱损失钱财,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正与本地各家银行合作拟出新措施,公众日后通过数码银行进行大款额转账前,系统将强制发出提醒。这是为了让转账者三思确认,避免血汗钱落入骗子手中。

当前的诈骗案层出不穷,不法分子经常通过仿冒手段实施心理操控,骗取受害者的信任后,再诱使受害者主动转账。ScamShield数据显示,单在今年5月,警方就接获逾3500起报案,损失金额超过1亿1350万元,说明有必要进一步采取防诈措施。

新措施目前仍处初步构思阶段,当局对大款额转账的具体金额设定标准虽然还不明确,但一般相信会将客户财务习惯和转账模式考虑在内,以确保在保护客户之余,不会对客户造成太多麻烦。

金管局发言人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仅说:“我们鼓励公众在遇到任何转账请求时,不妨稍作停顿,进一步核实,不要习惯性地关闭系统上的不同提醒功能。”

发言人也说,虽然不同类型的提醒看似多此一举,但它往往能在关键时刻保住公众的款项,避免公众坠入骗局。

延伸阅读

诈骗团伙冒充金管局行骗 老妇接陌生来电失1.5万元手术费
诈骗团伙冒充金管局行骗 老妇接陌生来电失1.5万元手术费
冒充官员行骗猖獗 公众须慎防“Alan Tan”等常用假名
冒充官员行骗猖獗 公众须慎防“Alan Tan”等常用假名

骗子滥用公开名单 金管局两调整应对

纵观各类诈骗案,冒充政府官员骗局最近来势汹汹,单在今年5月,当局已接获超过190起相关骗案的通报,涉及的损失超过1690万元。在这类骗局中,骗子一般以政府官员的身份联络受害人,再把受害人转介给假警方或金管局代表,让受害者以为自己可能涉案,从而交出款项。

金管局和警方今年4月2日曾发布联合文告说,近来有人利用金融管理局网站上的经纪注册名单(MAS Register of Representatives)来行骗,让人关注。

经纪注册名单原本是为了方便公众查询,并确认金融机构代表的注册资格。骗子冒充名单上的经纪,以“金管局职员”的身份行骗,自今年3月以来已经至少三次得逞,骗走至少61万4000元。

对此,金管局发言人说,当局确实收到公众来电,查询来自“金管局职员”的电话或信息是否属实。“我们鼓励公众保持警惕,如果有疑问,请拨打24小时诈骗防范热线1799以协助确认相关通讯是不是诈骗。”

针对上述名单被滥用的情况,发言人说,自今年4月接到通知后,当局除了发文告提醒公众,也对名单做出两项调整。

首先,当局把“经纪注册名单”改为“金融机构代表登记册”(Financial Institution Representatives Register),并附上信息强调登记册内的人员并非金管局职员。

其次,当局也在登记册中设置双重弹出通知系统,让公众在搜寻时看到两条信息,第一则信息直接点名澄清登记册里的人并非金管局职员,也不代表当局;第二则是提供相关建议,例如,公众应与对方相约在他们代表的金融机构场所见面,并进一步核查他们的身份。

金管局发言人提醒,骗子不断寻求不同方式诱骗受害者,公众应时刻保持警惕。“金管局人员和银行绝对不会要求你转账,或透露银行登录资料。”

公众若接到自称来自金管局或金融机构职员的来电,应立即挂断,并向当局或有关机构查询。公众也可浏览www.scamshield.gov.sg了解更多防范骗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