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上内容新颖的视频或贴文更能吸引眼球,社会服务机构可借这些现代工具推进议题的讨论,从而吸引新生代加入社服行列。社会及家庭发展部与国家福利理事会联合推出新计划,帮助社会服务工作者提升社媒内容制作能力,以更吸引人的方式讲述行业故事。

这项名为“社会服务团体大使”(Tribe Ambassadors)的计划,吸引了本地31家社服机构的36名人员参与。他们自今年2月起参加工作坊,由法国阳狮集团(Publicis Groupe)、TikTok、领英、新加坡传媒学院等机构的专业人士教导如何制作内容,并分组策划创意方案。

参与者共分成七组,每组四人至六人。主办方星期三(7月9日)在国家图书馆16楼观景阁举行“开放麦克风”(OpenMic)活动,展示这些工作坊的创意方案。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和国家福利理事会将协助这些团队,落实创意方案。

马善高:社服工作者故事是与公众建立联系关键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马善高和内政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吴培铭出席了活动,聆听各组汇报。

马善高致辞时说,社服工作者可以利用视频、游戏化和播客等社媒工具,以创意的方式讲述故事、消除误解,并提升公众意识,而他们的真实故事是与公众建立联系和沟通的关键。

延伸阅读

政府成立小组 重塑本地家庭服务领域
政府成立小组 重塑本地家庭服务领域
社服领域首颁总统奖 三专才贡献获最高荣誉肯定
社服领域首颁总统奖 三专才贡献获最高荣誉肯定

“我希望即使在数码化和追求效率的时代,我们也别失去工作中的人情味,因为这正是社会工作的魅力所在。”

“社会服务团体大使”计划的参与者之一是青年引导(Youth Guidance Outreach Services)的社工吴文雄(38岁)。他与另五名组员准备制作约三分钟的访谈类视频,让社服工作者的亲友接受访问,谈谈他们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和疑惑等。

他受访时说,制作视频的目的是为了让亲友和有意加入社服领域的公众,了解社服工作者的具体工作。“对社会服务工作者而言,亲友的体谅和认可非常重要,是他们继续在这个行业坚定前行的动力。”

慈善基金信托组织The Majurity Trust的慈善事业经理钟明芳(27岁)也是参与者。她所在的五人小组则准备制作播客,围绕各种有关话题展开讨论。比如,让有意从事社服工作的青年与行内专人针对“加入社会服务行业,有爱心是否就足够”深入探讨,答疑解惑。

“有些人会认为社会工作者只是做好事、心地善良,但实际上,他们做的远不止这些,关系到更多层次的复杂性。这涉及如何思考某些项目,如怎样设计项目、如何搭建项目框架,以及如何分阶段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