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全国青年成就奖咨询委员会主席长达14年,前副总理王瑞杰把领导棒子交至教育部长李智陞,继续鼓励青年从事义工服务和活动。
全国青年成就奖(National Youth Acheivement Award,简称NYAA)旨在鼓励年龄介于14岁至30岁的青年自发从事义工服务和活动,发展个人潜能的同时也为社区出力。竞逐金奖的青年必须在至少一年半内完成一项社区服务项目,证明自己的领导才能。
全国青年成就奖2022年也推出小学组别,鼓励小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户外活动、健康生活和促进家庭凝聚力四大方面的活动。奖项从1992年设立至今,已吸引超过70万名青少年参加。
王瑞杰从2011年起担任全国青年成就奖咨询委员会主席,这名前教育部长当年也带头推动国家青年成就奖正式纳入课外活动框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体现“每所学校都是好学校”的理念。
他星期三(7月9日)在交接仪式上致辞时说,学校和国家青年成就奖相辅相成,培养品格良好和具同理心的青年领袖。“我们的学校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而国家青年成就奖则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极具补充性的体验式学习途径,包括户外探险、社区服务、环境意识教育,以及尤为重要的个人成长机会。”
李智陞:培育核心价值观 让学生在未来茁壮成长
接过主席棒子的教育部长李智陞说,年轻人的成长旅程就像一幅由各种经历、挑战、成功与失败交织而成的挂毯,正是这些过程塑造了人格、锤炼了韧性。“我们必须在每一名学生身上培育核心价值观和关键能力,例如批判、适应、创新思维、沟通与协作能力,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好让他们在未来的世界中茁壮成长。”
都是21岁的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学生陈秀燕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学生谢冠熙,去年刚获得国家青年成就奖的最高金奖荣誉。两人得奖后,通过金奖得主协会(Gold Award Holders Alumni)认识,基于对社区服务的热诚一拍即合,负责组织免费社区体检活动。
尽管初期遇到挫折,他们仍凭着团队合作与坚强的意志,克服了活动撞期等后勤方面的挑战。他们认为,通过活动能够提升技能,更有机会与不同社群合作,获益匪浅。
从12岁开始参加国家青年成就奖,如今40岁的黄仲伟(工艺教育学院讲师)仍活跃于相关活动。他说,志愿服务不仅能让年轻人从日常压力中喘口气、带来满足感与成就感,更可培养不同机能和拓展视野。“这些影响不是即刻就能衡量的,但长久来说改变了我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