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改变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但医疗始终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性与关怀。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医疗机构须以人为核心,善用人工智能推动转型,拓展社区照护,并在技术应用中妥善应对数据安全与伦理等新课题,寻求科技与人性之间的平衡。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星期四(7月10日)在“全国医疗创新大会”(Centre for Healthcare Innovation INNOVATE Conference)上发表讲话时说,医疗领域和其他被人工智能大幅颠覆的行业不同,它是不可替代的公共服务,也因高度监管而不易被技术轻易冲击。
不过,他指出,医疗正面对另一种更深远的“自然力量”——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持续压力,而人工智能正好能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助力。
他说,医疗领域的关键转型方向,是将更多照护服务从医院转移到社区,尤其是预防和持续照护。这不仅更及时、更有效,也能减轻急诊医院的负担。
“如果我们能做到这点,医疗保健就会成为生活的伙伴,它就在我们身边,而不仅只在医院和诊所提供。”
在谈及人工智能带来的种种担忧时,王乙康坦言,变革常常伴随焦虑,医护人员可能担心被技术取代,病患则可能忧虑数据隐私。但他强调,在新加坡的医疗情境中,人工智能不是取代人力,而是应对不断上升的病患需求。
他也指出,科技不应取代人的判断力和同理心,如此一来,医疗专业人员才不会失去核心的竞争力。
“医疗不仅关乎医学知识,更要体现人的特质。既然我们有了人工智能这个工具,医疗机构就要懂得善用它,用得谨慎、用得恰当。”
为加强相关治理,并在医疗人工智能方面推动国际协作,王乙康宣布我国将加入国际组织HealthAI全球监管网络,成为首个亚洲成员国。
HealthAI是总部设在日内瓦的独立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推动全民平等获取人工智能医疗创新。它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全球公卫机构合作,专注于人工智能治理与监管,确保人工智能为所有人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拟议医疗信息法案 应对病患忧虑数据隐私
为应对病患忧虑数据隐私,王乙康说,当局正在颁布新的立法,即拟议的医疗信息法案。“根据该法案规定,除各项数据保护措施外,患者有权限制他就诊医疗机构间的医疗数据共享。”
他强调,尽管这一安排也许并非最优解,可能影响患者护理质量,但提供这类选择权既能消除担忧,又能树立信心。“根据全球经验,最终行使数据共享限制权的患者数量极少。”
卫生部也在加强对基因检测信息使用的立法保护,并将进行广泛的公众咨询。这将更清楚地界定基因信息可用范围,例如可用于医疗,但不得用于雇用决定和保险核保。
王乙康最后也幽默补充:“谢谢大家聆听这篇完全没有靠人工智能写出的演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