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地大专学府进修持续教育与培训课程的学员近年增多,去年共有约18万8000人,比2020年增加四成。
大专学府如理工学院和大学,今年也为技能创前程职业转换计划(SkillsFuture Career Transition Programme)开办54项新课程,帮助处在职涯中期的工作者转行,或掌握新兴技能。
教育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星期六(7月12日)出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的“技能创前程节”时,强调大专学府在终身学习扮演的重要角色。
他致辞时说,大专学府以往侧重职前培训,但随着未来职场变动加剧,学生毕业后仍须不断提升和更新技能,终身学习因此日益重要,确保人们在更长的职业生涯中,维持就业能力。他乐见大专学府把持续教育与培训,作为核心目标之一。
普杰立指出,去年有约18万8000名学员在大专学府,修读获教育部和精深技能发展局资助的持续教育与培训课,这比2020年多40%。人数是接受职前教育学生的三倍多。
学员人数增加,反映大专学府不断拓展课程形式与进修途径,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例如,推出工读计划、微型证书(micro-credentials)等,为不同阶段的学习者提供灵活选项。
内容上,选择也更加多元。今年,大专学府为技能创前程职业转换计划开办的54项新课程,就涵盖人工智能、沉浸式体验设计、食品服务、数据分析等领域。
在技能创前程职业转换计划下,40岁及以上新加坡人可享有90%的学费津贴。他们也可使用4000元的技能创前程培训补助来支付费用。修读全日制课程的学员,也可申请职涯中期培训津贴。
精深局2022年推出技能创前程职业转换计划。截至去年,约1万4000人在计划下参加课程。去年的课程达239项。
根据精深局2024年度报告,去年约有55万5000人,参与精深局资助的各类培训课程,其中最受欢迎的三大课程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数码营销。
普杰立吁大专学府紧贴行业趋势
“技能创前程”运动推行至今10年。普杰立希望,大专学府接下来发挥更大作用,协助人们应对人工智能世界,掌握人工智能在行业的实际应用。
目前,各学府共提供超过1200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培训课,并协助企业展开人工智能培训。
普杰立说:“人工智能变化迅速,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在踏入职场时就知道一生中所需的知识,不可能在职前阶段就学习所有内容。变化的速度意味学府须更快地更新人工智能课程和教材。”
他呼吁大专学府掌握业界的发展趋势和新兴领域,确保课程与时俱进,并且善用人工智能,提供客制化的学习工具。
国大今年第二次与精深局等联办“技能创前程节”,邀请各大专学府到场介绍培训课程,并主办工作坊。
国大校长陈永财教授致辞时说,国大持续提升课程内容和形式,包括推出更灵活的学习模式,方便在职者进修。国大陆续开办不同程度的人工智能课,包括硕士班。
此外,校方为职员开发人工智能工具,协助他们更有效率地处理会议记录、回答询问及生成图像等工作。
